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0 道试题
1 . 集装箱养殖技术是一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是在经过技术改造的集装箱中进行水产养殖。集装箱养殖具有完全受控、循环利用、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和高效产出的优点。如图表示集装箱养殖系统,养殖箱内高密度养殖经济鱼类,并不断有池塘新水流至养殖箱中,养殖废水经粪便收集用于作物种植,以及经池塘的净化后再被水泵抽回集装箱,完成一次循环,如此循环往复。回答下列问题:

(1)高密度养殖草鱼易导致个体之间竞争______________的现象加剧,从而抑制种群数量的增长,封闭养殖时直接影响养殖箱内草鱼种群密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集装箱养殖系统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具有较低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
(2)调查养殖箱中草鱼种群密度的一般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集装箱中投喂饲料时,不宜一次投入过量饲料,而要多次间隔投入少量饲料,试阐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答2点)。
(3)净化池塘能对养殖箱中的尾水进行净化,当净化池中的营养盐含量过多会导致藻类疯长,从而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引起水华。试结合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提出净化池塘的植物种植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
2 . 每年5月至9月期间,中华鲟能在长江口聚集索饵育肥完成淡海水转换,并逐渐进入海洋环境。由于其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和洄游习性,使得全面覆盖标记追踪变得困难。eDNA(环境DNA)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体粪便、黏液、血液、皮肤、尿液等释放出的游离在环境中的DNA分子,来确定该生物体是否在调查区域出现,是一种非侵入性和灵敏度高的珍稀濒危生物检测调查方法。研究人员在5月和8月对长江口水域6个站点的水样进行了eDNA分析,通过PCR方法,推断中华鲟的空间分布范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8月eDNA检出率明显低于5月可能是因为中华鲟逐渐迁移到海洋深处生活
B.eDNA条带出现拖带可能是因为样品里含有中华鲟近亲或其他物种的DNA片段
C.应用eDNA技术可在外来入侵物种还未大量繁殖时实施有效管控
D.在珍稀濒危物种监测方面,传统的标记重捕法也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3 . 截至2023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784公里。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的生物护坡绿化是公路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筛选出高等级公路护坡的适宜植物,科研人员对贵州几种野生草本植物进行了引种试验,部分结果如下表。

种名

青绿期(d)

侵占性

再生性

覆盖率(%)

综合抗逆性

蔓延性

百喜草

227

100

极强

扁穗牛鞭草

270

100

极强

宿根画眉草

180

75

小颖羊茅

无明显枯黄

80

(1)科研人员可采用______法调查某野地草坪百喜草种群密度,调查时关键要做到______
(2)通过生物护坡绿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防止水土流失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3)生物护坡绿化成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护坡区的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从演替的起始条件看,该过程属于______演替。
(4)据表分析,用于高速公路生物护坡绿化的首选草种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4 . 近段时间,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设置在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猕猴等多种野生动物的珍贵影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以用逐个计数法调查部分野生动物种群数量
B.白鹇、猕猴可能会与其他动物存在一定的生态位重叠
C.增大白鹇、猕猴所在的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增大其环境容纳量
D.该种方法可用于某种大型乔木未来种群数量变化预测及性别比例的确定
2024-06-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来宾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三模)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60年代,迁徙到我国新疆地区的高鼻羚羊种群由于捕猎、迁徙路线被阻断、栖息地被破坏而消失。分布在哈萨克斯坦的高鼻羚羊种群由于盗猎、疾病等原因,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2015年高鼻羚羊感染病菌大量死亡,种群总数剩余25.67万,后因全球疫情影响,减少了人类干扰,到2022年种群恢复到156万,已达到“羊口巅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2015年到2022年高鼻羚羊种群数量呈现出“J”形增长
B.准确统计高鼻羚羊的种群数量可以采取标记重捕法
C.2015年高鼻羚羊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的
D.人类生活的干扰以及疾病是限制高鼻羚羊种群数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6 . 2023年底,“哈尔滨”周边的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成为旅游热门地。雪乡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99年,在政府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努力下,逐渐从单一的“伐木林”向综合型的森林公园发展。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雪乡森林公园具有“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的特点,在该条件下,形成以松、杉、柳、锻树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在调查森林植物物种数量的变化时,为使数据准确可靠,应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___(多选)。
A.对公园中的植物逐个进行调查
B.选择特定季节开展调查
C.在高密度区域选取多个样方调查
D.随机选取多个样方调查
(2)雪乡森林公园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公园内不同区域的植物呈镶嵌性分布,分别体现了群落的___结构。
(3)对森林进行适度的采伐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稳定性。研究发现,1999年前的雪乡储碳量出现逐年下降的现象,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
(4)云杉梢斑螟是危害云杉等林木的主要害虫之一。该地区的云杉梢斑螟构成了生命系统层次中的一个___。可用黑灯诱捕法防治云杉梢斑螟,该方法利用了云杉梢斑螟具有___的特点。为了研究云杉梢斑螟的防治,技术人员要调查云杉梢斑螟的___,来评估防治效果。
(5)在政府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也随之增加,原因是___。森林公园在维持自然界碳平衡中发挥一定作用,要实现碳中和,除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答两点)等。
2024-06-1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4年5月份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7 . 全球气候变暖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渤海湾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造成了严重影响,科研人员为了解渤海湾水域生态状况,对入海河口(淡水河流流入海洋的入口)的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温度属于____________信息,可借助空气、水等媒介传播,这些信息传播的媒介称为_________
(2)海水受到严重污染会造成赤潮现象的发生,科研上常以蓝细菌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来监测水体的污染程度。采集水样后,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并借助___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观察计数。
(3)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细菌或者碎屑等为食物,它对环境变化敏感,因而也可用来监测和评价水质情况。浮游动物作为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渤海湾水域浮游植物中优势种的改变,进而影响了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改变,群落的这种变化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调查发现,入海河口附近的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低于渤海湾中部,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结构在________________方向上的改变。入海河口附近的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低于渤海湾中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依据相关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对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2024-06-15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生物试题
8 . “红树”是生长在海岸潮间带(涨潮及落潮水位之间的滩涂),周期性受海水浸淹的木本植物的统称。因人类活动和互花米草入侵,广东省淇澳岛红树林面积减少至仅剩32公顷,研究人员从南亚引入了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以控制互花米草蔓延,现今淇澳岛红树林面积已恢复至600公顷以上。
(1)对不同种类的红树进行特定基因测序以揭示其亲缘关系是生物进化的______证据。
A.化石B.分子生物学C.胚胎学D.比较解剖学

(2)下图为红树林群落中植被分布情况,列举2项可能对该群落的结构有影响的非生物因素______

(3)红树植物的根造型奇特,对该现象的解释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有______。

   

A.板状根有利于红树承受潮汐冲击
B.呼吸根有利于根部细胞获取氧气
C.说明红树能主动适应潮间带环境
D.是长期的变异与自然选择的结果

(4)调查淇澳岛地区人工引种的无瓣海桑种群密度的常用传统手段是______(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现可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替代,无人机技术亦可调查无瓣海桑树高、胸径、生物量等指标,试写出一条无人机技术与传统调查手段相比的优点或缺点:______(请注明优点或缺点)。
为揭示无瓣海桑控制互花米草蔓延的机制,研究人员开展实验得出了如表1、表2所示结果。
表1.不同林龄无瓣海桑林的部分生理指标

无瓣海桑林的林龄/a

平均植株高度/m

林冠层郁闭度

平均植株数量株/100m2

5

11.8

84%

19.9

10

14.9

67%

15.4

16

17.8

56%

9.8

表2.无瓣海桑土壤浸出液对黑麦草发芽、生长的影响

无瓣海桑土壤浸出液浓度(g/mL)

黑麦草发芽率(%)

根长(cm)

苗高(cm)

1.0

86.7

3.9

3.8

0.25

83.3

4.2

4.1

0.5

78.9

3.6

3.7

1.0

73.3

2.6

2.7

注:互花米草植株高度一般为1~3m;林冠郁闭度为林冠在地面的投影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比例,影响光透过林冠;
黑麦草种子在发芽期对化学物质较为敏感,常用于土壤化感作用(指植物分泌化学物质进入土壤影响其他生物生长)的测定。
(5)无瓣海桑与互花米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结合上述资料推测无瓣海桑控制互花米草蔓延的可能机制______
(6)科学家设想用引入种无瓣海桑替代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后再用本土红树物种代替无瓣海桑,按照该设想对下图所示的演替过程图片进行排序______。(用编号和箭头排序)该演替过程属于______(初生/次生)演替。

(7)无瓣海桑是否会成为新的入侵物种,需要经过生态学调查、评估与论证,下列事实中支持“无瓣海桑暂不会对本地红树植物造成危害”观点的有______。
A.无瓣海桑的扩散受海水盐度、极端气温等因素制约,扩张速度有限
B.无瓣海桑在本地存在天敌,鸟类和螃蟹会捕食其种子
C.无瓣海桑对部分本地红树植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无瓣海桑在滩涂中低潮段有生存优势,而随着滩涂演替成陆地会逐渐丧失其优势
2024-06-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等级班
9 . 伞花木是我国特有的Ⅱ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植物。科研人员对我省龟山保护区中天然保存的伞花木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将该群落分为5个20×20m2的正方形样地,进而随机选取10×10m2的样方,对乔木层植物进行调查;另随机选取5×5m2的样方,对灌木层植物进行调查。相关结果如表1、2。请回答:
表1伞花木群落部分植物种类及数量

层次

种类

株数

乔木层

桂花

120

青冈

104

伞花木

12

东南栲

16

鸡仔木

8

灌木层

桂花

24

青冈

18

伞花木

26

白勒

9

臭常山

10

表2伞花木群落部分植物的生态位宽度

层次

种类

生态位宽度

乔木层

桂花

0.9387

青冈

0.8652

伞花木

0.8177

东南栲

0.3943

鸡仔木

0.7056

灌木层

桂花

0.8851

青冈

0.8444

伞花木

0.6223

白勒

0.4441

臭常山

0.3614

(注: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物种在所处环境中能够利用资源或占据空间的范围。生态位宽度越大,物种适应环境能力和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
(1)据表1结果分析,样方法除可用于调查种群密度外,还可用于调查_______;研究伞花木群落垂直结构时,除调查乔木层、灌木层的植物外,还应调查________层的植物。
(2)据表1、2结果分析,相比鸡仔木,东南栲虽然株数较多,但生态位宽度较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3)研究伞花木的生态位时,除种群密度外,还应调查伞花木的_______(写出2点即可)等特征。伞花木虽为濒危植物,但在本群落中的数量却不是最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以伞花木树干大小作为划分树龄标准,确定各龄级,获取伞花木种群年龄结构信息,如图。
   
据图分析,保护伞花木应对__________(填“幼苗”或“成株”)进行积极干预以改善其生存条件,理由是________
10 . 潮间带是陆、海交汇处狭窄但有众多生物类群栖息的区域。潮间带中的大型底栖动物因其活动区域范围相对局限、对栖息环境的变化较敏感等特点,其群落结构变化常用来反映潮间带受干扰的程度。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可推测大型底栖动物的活动特点为______。对某些种群密度较低的底栖动物进行取样时,可适度______(填“增大”或“缩小”)样方面积。
(2)生态学上,常用“丰度”表示群落中某一物种的个体数目;“生物量”表示群落中某一物种有机物的总干重。且根据生物进化环境和生态对策的不同,可将物种划分为两类:
①K选择物种:个体大、寿命长,子代出生率低,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
②r选择物种:个体小、寿命短,子代出生率高,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据此分析,潮间带受到的干扰小,稳定性良好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以_____(填“K选择”或“r选择”)物种为主,且在该物种中_____(填“生物量”或“丰度”)更占优势。
(3)科研人员调查某地区潮间带在不同时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物种的生物量和丰度曲线如图所示,综合以上信息分析,随着调查时间延长,该潮间带受干扰程度逐渐_____(填“加深”或“减弱”),判断的依据是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造成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有海岸带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旅游者拿走底栖动物的行为等。为保护该潮间带的稳定性,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_____
2024-06-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