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改变图甲中的_______ (填序号),降低种群的______ (填序号),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调查田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而不用标记重捕法,理由是_________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X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A点时某动物种群的数量为50只,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则计算20年后该动物种群数量的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_____。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为调查某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4只有标记,因动物被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事实上有害动物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若曲线Y表示该有害动物的变化曲线,从曲线和环境容纳量两个方面考虑,控制该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01更新 | 1547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东北虎和东北豹都是顶级猎食动物,二者常捕食马鹿、梅花鹿等草食性动物。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编号为73号的一只东北豹被东北虎猎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种群数量
B.东北虎是东北豹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二者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种间竞争强度越低
D.开阔地区域比郁闭林区域更利于东北虎和东北豹捕食
2024-03-09更新 | 48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3 . 石茅(也称假高粱)是多年生禾草,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其种子常混在进口作物种子中而导致引进和扩散,目前已分布于我国多地,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石茅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B.石茅入侵初期,往往会呈现类似“J”型曲线的增长
C.石茅入侵后的迅速增长阶段,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无关
D.石茅入侵后,可能会改变当地的群落演替方向,破坏生态平衡
2021-09-18更新 | 786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喀什莎车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下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表示_______,⑤表示_______;杂草分布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_______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被标记的田鼠更容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 (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3)在一个湖泊中,鲫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 “_______ ”型曲线,要获得鲫鱼持续最大的捕获量,则应在_______时进行捕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
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
6 . 近日的龙虎山,秋色斑斓。龙虎山动植物资源丰富,龙虎山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优越,泸溪河的清澈,独有的灵气也吸引了大批生物来此过冬。国际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今年10月20日它们如约而至,这已经是它们连续第16年到龙虎山过冬了。下列有关龙虎山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龙虎山旅游区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生物群落对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吸收,缓解温室效应
B.鸟类回归是生态改善的标志,调查中华秋沙鸭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C.龙虎山旅游资源丰富,说明龙虎山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D.龙虎山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其正常功能
8 . 科研人员对A(蚜虫不能钻过甲装置中的细孔纱布,将A装置置于大田中)、B(围栏放牧)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之后又对某森林植物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图丙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有关问题:

(1)蚜虫与棉花叶、羊与青草之间的种间关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A、B两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4)D、E两图所示曲线在ab时间段内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
(5)图C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m2
9 .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调查跳蝻,用样方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平方米左右
C.调查蒲公英,要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和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10 . 单一的马尾松林易发生松毛虫害,针阔混交林则不易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马尾松→松毛虫”可形成数量倒金字塔
B.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较马尾松林更丰富
C.常引入具食物竞争关系的昆虫用于松毛虫防治
D.松毛虫的种群密度是决定防治与不防治的依据
2022-03-28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