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如图是高中生物有关实验过程,其中操作和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移动方向,其实际移动方向是顺时针的
B.图丁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过程,最好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
C.若要换用高倍镜观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则应先将装片向右边移动
D.图乙所示为1m×1m样方调查的结果,该种群密度为9.5株/m2(圆圈表示个体)
2016-11-26更新 | 1103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3-14高二上·黑龙江鹤岗·期末
2 .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同化量未被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
A2.48×10112.00×1091.20×10103.60×1010
B2.40×1076.00×1054.00×1052.30×107
C7.50×1082.40×1076.00×106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 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 弃耕农田→______________→乔木林(森林)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 规律进行了研究。
①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 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____(填“大”或“小”)。
②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_____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 Nt =N0·λt,由此 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
③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 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352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2-13高二上·甘肃天水·期末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3 . 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兔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A.36B.75C.12D.300
2016-11-26更新 | 5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生物(理)试卷
9-10高二下·江西吉安·期中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
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
2016-11-26更新 | 853次组卷 | 44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二十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00只/hm2
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
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6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D.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7 .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