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因水草丰美、禽兽繁集成为清朝皇家的狩猎场。后来随着清政府大量开垦伐木,加之连年山火等原因,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近60年来,三代护林员在这里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硬是把莽莽荒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生态治理奇迹。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林建立之初,经常遭受病虫害,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降低了害虫种群的_____,这直接导致了害虫种群密度下降,这是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这属于_____防治技术。
(2)塞罕坝建场初期,黑琴鸡等野生动物数量众多,后因生态环境的恶化及违法捕猎行为等原因,该环境条件长时间内所能维持的黑琴鸡的_____变小。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黑琴鸡将呈现_____(填“J”形或“S”形)增长,这是对生物多样性采取_____保护的一项措施。
(3)塞罕坝的变迁属于群落的_____演替,既有森林、又有草原,群落中的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有机整体,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说明其群落类型是由_____决定的(除人为因素外)。与草原相比,森林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更强,其原因是_____
(4)为帮助护林员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林,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需对塞罕坝生态系统的_____进行研究,具体方法为:先在野外搜集所研究动物的_____,然后与动物肠胃内的食物碎片进行比较分析;或者将同位素标记的水溶液注入植物体内,搜集_____周围的动物,定量测定其取食的相对量,等等。
2024-05-1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三校联盟(长兴、余杭、缙云)4月高三联考生物试题
2 . 蓝细菌暴发引起的水华又称藻华,是全球性的水环境健康问题,对藻华暴发过程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关键。蓝细菌能通过改变自身浮力来调整其水深分布,现场船舶调查通常难以全面捕获水华影响范围等关键信息。卫星遥感具有大范围周期性观测等特点,正好能弥补常规手段的不足,因此被广泛地用于湖泊藻华的时空动态监测。回答下列问题:

(1)卫星遥感监测的原理是不同水体对光的反射率不同。藻华发生时,水体在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反射光谱,如图中的P峰,该峰光的颜色为___
(2)假设某湖泊某种蓝细菌的环境容纳量为K,藻华防治早期,当其种群数量达到___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主要防治策略是严防该种蓝细菌的种群数量达到该值。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发现湖泊局部蓝细菌种群数量极少时,仍在短时间内爆发了藻华。气象观测表明,这种“非正常”的爆发前,往往有大风天气。试解释大风天气引起局部“非正常”藻华的原因___。除了风,影响蓝细菌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还有___(至少写出1种)。
(3)沉水植被面积是反映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一般沉水植被面积越大,湖泊生态系统越健康。某湖泊为防治藻华,在2018年集中拆除了养殖围网,通过卫星遥感监测了围网拆除前后沉水植被的分布面积,如下图所示。


①围网拆除后,该湖泊的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演替。
②单从沉水植被面积这项指标来看,拆除围网后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其原因是:拆除围网后,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沉水植物汇合,这些沉水植物的___(填种间关系)发生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