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图1是北美西海岸某潮间带海星捕食部分生物的示意图,图2是移除海星前后潮间带被捕食物种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生物再加上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构成了潮间带生态系统
B.移除海星后,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被捕食者之间种间竞争加剧
C.荔枝螺可能位于第二、三营养级,荔枝螺与海星之间是捕食关系
D.潮间带地形单一,其群落不存在水平结构,存在垂直结构
2 .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边缘效应在其性质上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表现出效应区比相邻生态系统具有更为优良的特性,如生产力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等,负效应则表现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都可能形成边缘效应
B.人类活动引起动物栖息地的碎片化对边缘效应的形成产生影响
C.某物种的种群密度在负效应区可能会低于相邻生态系统
D.效应区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相邻生态系统都要高
3 . 洞口罗溪国家森林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上“最神奇的绿洲”,其森林覆盖率高达 94.64%, 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其中不乏受国家保护的银杏、南方红豆杉、红椿、闽楠、八角莲、黄连、 天麻等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郁闭度是决定森林中林下植物种群密度的唯一影响因素
B.森林中数量众多的植物,生活在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生活在林下的黄连、苔藓等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
D.罗溪国家森林公园中红豆杉高低不齐,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4 . 2023年2月21日,旅日大熊猫“香香”已飞抵成都。大熊猫“香香”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园里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大熊猫与它肠道内某种纤维素分解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C.能量流动方向是竹子→大熊猫→纤维素分解菌
D.将野生大熊猫的分布区连接起来,不利于大熊猫种群的延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分布于我国西北及中蒙边境地区的野生双峰驼(简称野骆驼)是荒漠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也是中亚地区的重要迁徙物种,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路网建设造成野生双峰驼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种群数量不足一千。科研人员开展了野骆驼历史分布区生境破碎化特征研究,结果如下表。

区域

斑块数量

平均斑块大小

(km2

最大斑块面积(km2

最小生境面积斑块数量

西部历史分布区

78

2336

94098

3

中部历史分布区

373

851

104163

7

东部历史分布区

463

704

70147

8

总计

914

903

-

18

回答下列问题:
(1)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重要体现。据表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区域生境破碎化程度较低。野骆驼历史分布区生境破碎化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的。
(2)野骆驼生境破碎化将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骆驼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野骆驼的这种价值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4)野骆驼的主要天敌是狼,有地方为保护野骆驼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分析群落中捕食者存在的生态意义。(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7 . 兴凯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包括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部分。下图1为小兴凯湖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下图2是对大、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的丰富度进行采集和统计的结果。请回答问题:

(1)湖内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________,据图1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鲤与秀丽白虾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大兴凯湖每公顷的水域中,第一次捕获鲤鱼 100 只,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 120 只,带标记的 30 只,则该水域鲤鱼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公顷。
(2)保护兴凯湖的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________保护。
(3)与蓝藻相比,绿藻细胞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的丰富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兴凯湖。
2022-06-2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梧州市南城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性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ab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y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x。TS表示曲线与正常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干扰,y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
B.x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C.在一定干扰范围内,T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y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
9 . 森林与草原之间的森林草原带、海陆交界的潮间带等都属于生态过渡带。在过渡带区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都明显高于两侧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过渡带生物种类繁多,比两侧生物群落的食物网结构更为复杂
B.过渡带区域的环境更为复杂,适合更多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生长
C.过渡带是很多迁徙鸟类的栖息地,过渡带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D.过渡带植物的垂直分层更为复杂,为动物提供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10 . 在人肠道中约有1.5kg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组成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鞭毛虫)、病毒等,其中部分菌群是中性的,对人体既无害也无益。肠道中的微生物通过自身活动诱导肠道免疫系统成熟,与宿主达成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肠道中各种各样的生物相互关联构成了肠道生态系统
B.中性菌群可与有害细菌竞争资源,防止有害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疾病
C.肠道微生物与人的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等
D.肠道中的细菌是一个种群,肠道中的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