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作为一种光合自养微生物,可沉微藻可以利用碳、氮、磷等物质合成淀粉、蛋白质及油脂等产物,因此可以用于改善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污水。然而,实验室低光照[400μmol/(m2·s)]条件下获得的可沉微藻能否在真实自然光照强度下保持良好性状及性能有待商榷。为此,某污水处理厂设计了如下实验,研究在增加光照强度至接近自然光水平[800μmol/(m2·s)]和及时补充CO2实验条件下,可沉微藻的生长情况。
主要装置及条件:实验包含3个反应器(2L),反应器设置如下表所示。实验初期为低光照[400μmol/(m2·s)]条件,加光后光照条件为[800μmol/(m2·s)]。

反应器

1号

2号

3号

光照时间

24h(全天光照)

24h(全天光照)

10h(模拟实际昼夜交替,光照与黑暗时间比为10h:14h)

供给CO2情况

不通入

间歇通入CO2

间歇通入CO2

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

   

(1)可沉微藻的______(填具体场所)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光合色素是______(填“脂溶性”或“水溶性”)色素,因此可用______提取。
(2)结合图1和图2分析,为何加光后,反应器中的生物量下降?______
(3)3号反应器加光后生物量的减少小于1号和2号反应器,试分析原因。______
(4)结合题意分析,为使可沉微藻在自然状态下保持良好性状及性能,针对可沉微藻的生活环境,请为污水处理厂提供具体建议(至少答出两点)。______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炎德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生物试题
2 . 农田灌溉水和生活污水若大量汇入河流容易导致河流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下图为某村落为解决生活、生产废水污染问题,同时发展农村综合型生态工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生态沟渠中利用生态浮床可种植多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将生态沟渠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为____,网箱养殖的蟹既能以沟渠中的浮游动植物为食,也能以有机碎屑为食,则蟹在该生态系统中充当____成分。
(2)当地农民选择在生态浮床上主要种植可食用的水芹菜和茭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原则;种植的植物既能为水产养殖提供部分食物,又能从水体中大量吸收____,从而防止汇入河流后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3)若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未经过曝气池处理直接排入网箱养殖区,会导致鱼虾大量死亡,其原因是____
(4)农民将曝气池的残渣和生态沟渠的底泥返同田间,田间产出的农作物更多地作为饲料投入养殖区,这两种做法分别____(填“增大”或“减小”)该村落的生态足迹。
(5)若用类似的生态沟渠净化工业废水(含多种重金属离子及有毒化合物),在改变生态浮床区种植的植物种类同时也不在适合发展水产养殖,原因是____
3 . 2023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广西漓江某沿岸城市努力打造“生态之城”,大力开发该地区河流湿地公园,积极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相关人员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对原有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修复和改善。回答以下问题:
(1)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其生态平衡并不会遭到破坏,这是因为___,其调节机制是___;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通过治理后可再次达到生态平衡状态,生态平衡是指___
(2)某同学绘制了该湿地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图,图中A代表___的能量,B代表被___利用的能量。从图中可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

   

(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生态学中被称为胁迫。请列举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___(至少答两点)。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冰川湾对研究群落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冰川消退后,大地裸露,许多生物进入该地。图1、图2为科研人员从冰川消退的时间算起,不同地质年龄冰川湾植物物种数及植物生长型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冰川消退后,经过75~100年,逐步形成以云杉为优势种的森林时,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云杉的种群密度,已知该地区为狭长的冰川湾,故采取______取样法更合适。由于阳光、温度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结构和外貌可随时间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群落的______
(2)据图1可知冰川湾的植物物种数随着地质年龄的变化趋势是______。据图2推测随着冰川消退,离冰川越近的区域,群落结构越______(填“简单”或“复杂”)。
(3)科研人员同时研究了铁杉林的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发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温带落叶林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4)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使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说明生态足迹______(填“越大”或“越小”),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2024-05-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生物学冲刺押题卷(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包括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___,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2)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建立___(答出2点即可)。
(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该___(再答出2点即可)。
(4)生活在霸王岭片区的中国特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这是因为___。(答出2点即可)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有___,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碎片化,应建立___,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2024-05-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下图是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蚯蚓分解处理技术能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可______(填“增大”或“缩小”)该生态工程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____________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2)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有______(答出4点)。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原因是______
(3)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______、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与传统工程相比,具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的特点。
2024-05-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__
(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
(6)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
2024-04-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试题B卷
8 . “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养猪、养鸭、种植水稻蔬菜、养蘑菇、沼气工程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态效益得到良性循环和发展。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蘑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认为稻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农场建设实现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3)与植食性食物相比,食用动物性食物产生的生态足迹更______(填“大”或“小”)。
(4)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确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提出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024-04-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总量只提高了30%,如图所示。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____。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_____,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____
(2)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步行的生态足迹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开车出行的,食用蔬菜的生态足迹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吃牛肉的。
(3)研究表明,目前的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的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尝试提出几条未来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____(答出2点)。
10 . 青藏高原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尤其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高达6000多米的垂直落差,拥有中国山地生态系统从热带到寒带最完整的垂直植被类型组合。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春季(4月~6月):粉色缤纷的古树桃花、盛开在冰川间的高杜鹃、再到满山披金光的油菜花,体现了信息传递___的作用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多样性;峡谷中的森林和草地能够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五彩缤纷的鲜花吸引了很多人旅游欣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
(3)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符合生态平衡中___的特征;当地生态系统能够长久的保持稳定是因为___,其基础是___
(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物。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成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