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作为一种光合自养微生物,可沉微藻可以利用碳、氮、磷等物质合成淀粉、蛋白质及油脂等产物,因此可以用于改善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污水。然而,实验室低光照[400μmol/(m2·s)]条件下获得的可沉微藻能否在真实自然光照强度下保持良好性状及性能有待商榷。为此,某污水处理厂设计了如下实验,研究在增加光照强度至接近自然光水平[800μmol/(m2·s)]和及时补充CO2实验条件下,可沉微藻的生长情况。
主要装置及条件:实验包含3个反应器(2L),反应器设置如下表所示。实验初期为低光照[400μmol/(m2·s)]条件,加光后光照条件为[800μmol/(m2·s)]。

反应器

1号

2号

3号

光照时间

24h(全天光照)

24h(全天光照)

10h(模拟实际昼夜交替,光照与黑暗时间比为10h:14h)

供给CO2情况

不通入

间歇通入CO2

间歇通入CO2

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

   

(1)可沉微藻的______(填具体场所)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光合色素是______(填“脂溶性”或“水溶性”)色素,因此可用______提取。
(2)结合图1和图2分析,为何加光后,反应器中的生物量下降?______
(3)3号反应器加光后生物量的减少小于1号和2号反应器,试分析原因。______
(4)结合题意分析,为使可沉微藻在自然状态下保持良好性状及性能,针对可沉微藻的生活环境,请为污水处理厂提供具体建议(至少答出两点)。______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炎德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生物试题
2 . 农田灌溉水和生活污水若大量汇入河流容易导致河流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下图为某村落为解决生活、生产废水污染问题,同时发展农村综合型生态工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生态沟渠中利用生态浮床可种植多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将生态沟渠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为____,网箱养殖的蟹既能以沟渠中的浮游动植物为食,也能以有机碎屑为食,则蟹在该生态系统中充当____成分。
(2)当地农民选择在生态浮床上主要种植可食用的水芹菜和茭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原则;种植的植物既能为水产养殖提供部分食物,又能从水体中大量吸收____,从而防止汇入河流后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3)若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未经过曝气池处理直接排入网箱养殖区,会导致鱼虾大量死亡,其原因是____
(4)农民将曝气池的残渣和生态沟渠的底泥返同田间,田间产出的农作物更多地作为饲料投入养殖区,这两种做法分别____(填“增大”或“减小”)该村落的生态足迹。
(5)若用类似的生态沟渠净化工业废水(含多种重金属离子及有毒化合物),在改变生态浮床区种植的植物种类同时也不在适合发展水产养殖,原因是____
3 . 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已经实现了荒漠披绿装。当地因地制宜先进行“草方格”治沙(利用废弃麦草一束束立在沙土里,形成方格状围栏),再在沙漠腹地和沙区边缘分别营造灌木林、乔灌混交林生态屏障,在屏障内种植特色林果、进行生态养殖,实现既治沙又致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越小越好,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可减小生态足迹
B.“草方格”治沙可减少沙海的流失,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
C.白芨滩荒漠的治理过程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和协调原理
D.生态养殖应投放无公害饲料,运用生物防治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
4 . 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保护区探索以疏通潮沟营造植被生长条件为主的盐沼湿地修复、以根除互花米草为主的潮间带湿地修复的模式,在保护黄河入海口湿地的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达到生态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B.互花米草作为引进物种在提高该地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C.在保持生态平衡前提下提高湿地农副产品的产出利于降低生态足迹
D.疏通潮沟减少盐渍堆积,增加水体溶氧,利于湿地群落的建构与发展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5 . 旅游产业已成为恩施州的主导产业,游客在餐饮、住宿等活动中都会产生生态足迹。下图分别是恩施州2013—2019年相关旅游活动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图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恩施州2013—2019年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图
年度

建成地生态足迹 (hm2

化石能源生态足迹(hm2

住宿生态足迹合计 (hm2

人均(×10-4hm2

2013

3108.27

34310.06

37418.33

14.1167

2014

3570.46

40316.03

43886.49

14.1551

2015

4219.36

48219.83

52439.18

14.1708

2016

4920.17

56837.38

61757.55

14.1440

2017

5659.90

66345.51

72005.41

14.0282

2018

6674.19

80310.00

86984.19

13.9928

2019

7482.83

91566.49

99049.31

13.9159

恩施州2013—2019年旅游住宿生态足迹组成及总量
A.计算旅游餐饮生态足迹需要计算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的建筑设施用地面积
B.2013—2019年人均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和住宿生态足迹总量均逐年上升
C.大力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能显著降低旅游住宿生态足迹
D.当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应适当控制旅游人数
2024-05-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6 . 截线抽样法是国际上调查鲸、豚类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截线就是科考船行驶的调查路线,经过设计确保能代表性地覆盖调查对象的分布区。2023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科研人员用截线抽样法调查发现,长江江豚数量已从2017年的1012头增长到2022年的1249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截线抽样法与标记重捕法都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
B.保护江豚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且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C.禁渔前,人类活动对江豚的威胁主要是对长江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D.禁渔后,经过调查发现,江豚的种群数量发生了“J”形曲线式的爆发增长
2024-04-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7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下列关于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尽快转变生活方式以增大生态足迹,探寻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途径
B.加强生物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培育绿色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C.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绿色生产力发展的模式
D.高效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形成绿色生产力发展的保障
8 . 2023年浙江省组织开展了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常住人口为6627万人,与2022年末常住人口6577万人相比,增加50万人。具体数据如下表,下面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项目占比与2022年比
性别构成男性52.2%/
女性47.8%/
年龄构成0-15岁13.4%-0.4%
16-59岁65.1%-0.9%
>60岁21.5%+1.3%
自然增长状况出生率0.580%-0.048%
死亡率0.666%+0.042%
A.该调查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
B.2023年浙江省人口增加了50万,自然增长率约为0.76%
C.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约为109.2,该比例会影响出生率
D.从上表分析,2023年浙江省的人口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2024-04-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青藏高原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尤其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高达6000多米的垂直落差,拥有中国山地生态系统从热带到寒带最完整的垂直植被类型组合。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春季(4月~6月):粉色缤纷的古树桃花、盛开在冰川间的高杜鹃、再到满山披金光的油菜花,体现了信息传递___的作用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多样性;峡谷中的森林和草地能够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五彩缤纷的鲜花吸引了很多人旅游欣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
(3)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符合生态平衡中___的特征;当地生态系统能够长久的保持稳定是因为___,其基础是___
(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物。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成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___
10 . 余村是浙江北部山区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曾因过度开发矿产资源导致环境恶化,到处都是矿石碎砾,空气里面都是尘王味。为了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余村相继关停矿山、淘汰重污染企业后,走出了新的发展之路。下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各地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宜照搬余村的建设模式
B.倡导“低碳出行”“使用一次性餐具”具可提高生态足迹
C.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关键在于植被和土壤的重建
D.余村矿区废弃地植被的恢复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