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5 道试题
1 . 濒危植物大树杜鹃是高大乔木,分布范围很小。其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下列对大树杜鹃的保护措施不恰当的是(       
A.定期去除林下凋落物提高种子发芽率
B.提高大树杜鹃集中分布区林冠层郁闭度
C.收集种子实验室萌发后再回种到分布区
D.加强法制教育,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2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也是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铺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节约用水用电,多骑车多爬楼梯
B.工业污水与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后排放
C.禁止捕杀濒危生物,合理利用数量较多的生物
D.借助生态工程来促进物质与能量的多途径循环利用
4 .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之一,禁止焚烧秸秆、建设生态廊道、生物净化、垃圾分类等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做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焚烧秸秆会直接导致土壤污染
B.建设高速公路时留出野生动物通道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种植芦苇和美人蕉等植物可吸收并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
D.垃圾分类处理可实现垃圾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5 .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属于间接价值
C.自然保护区为珍稀物种提供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D.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6 . 我国东海海域禁止使用网目尺寸为≤5.0cm的渔网,近年来又大力落实伏季休渔政策。下列关于这些举措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型的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将成为东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
B.生长周期短繁殖力强的低营养级鱼类更容易适应环境
C.对遭受捕捞压力大的鱼类资源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D.伏季休渔不利于资源种群长期生物量的积累
7 .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朱鹮,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2008年),并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朱鹮的自然放养。下列关于朱鹮保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朱鹮绝迹会造成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朱鹮最有效的保护
C.朱鹮保护区中的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环境恶化会引起种群数量和物种数量的下降
8 . 我国正在制定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作为中国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重要举措。对生物多样性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是(  )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禁止砍伐D.引入新种
9 .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下列叙述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A.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
B.将作物秸秆当燃料燃烧,加快了物质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
C.提高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D.“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0 .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湿地的恢复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基因资源库对湿地中的生物进行保护,并可通过改造、修复等方法重建被破坏的湿地
B.把湿地改造成人工林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C.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D.湿地恢复过程中可建立缓冲带,以减少人类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