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7 道试题
1 .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朱鹮,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2008年),并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朱鹮的自然放养。下列关于朱鹮保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朱鹮绝迹会造成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朱鹮最有效的保护
C.朱鹮保护区中的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环境恶化会引起种群数量和物种数量的下降
2 .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建设时,应优先选用本地树种进行绿化,以防外来物种入侵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C.由于资源短缺,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D.建立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措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023-06-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4.4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3 . 下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Ⅰ、Ⅱ,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
B.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
C.选择Ⅱ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D.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
2023-06-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4.4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4 . 我国正在制定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作为中国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重要举措。对生物多样性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是(  )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禁止砍伐D.引入新种
5 . 人具有较强的能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的面貌。下列关于人类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人类的发展,人类应想方设法改造自然
B.集体力量大于个体力量之和,故应大力增加人口数量
C.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
D.人类的活动应在兼顾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限制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6 . 人类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C.减少对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索取
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7 . 具有“生物黄金”之称的红豆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西藏、湖南等地的集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于一身的世界珍稀树种,被列为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随着人们对红豆杉的掠夺性采伐,红豆杉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是造成红豆杉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B.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红豆杉的基因进行保护
C.保护红豆杉最好的方法是建立红豆杉植物园
D.保护红豆杉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2023-06-07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4.3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同步课时作业_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8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掠夺式利用野生资源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B.环境污染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之一
C.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D.引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不会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023-06-07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4.3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同步课时作业_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9 .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污染物浓度过高,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所致
B.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虽还未产生沉重的压力,但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C.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D.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实质是人和环境的各个成分之间关系的失调,可持续发展要求要着眼全局,从系统的关系进行宏观调控
10 .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是(       
A.开发优质新品种B.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C.多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建立人造小平原D.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