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9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具有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C.环境污染是野生大熊猫基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D.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
2 .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很多生物学知识。下列对成语或谚语解释错误的是(  )
A.水至清则无鱼—由于水中缺少有机物碎屑,鱼类缺乏食物难以生存
B.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保持健康、增强免疫力,可以减少疾病发生
C.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自然界资源和承载力是有限的,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4-01-31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3 .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越冬地,也是白鹤和东方白鹅等国家I级保护动物的重点保护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迁徙候鸟在鄱阳湖越冬导致了鄱阳湖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降
B.建立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方式
C.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白鹤、东方白鹳等动物及所有植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D.鄱阳湖候鸟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4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正在对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减少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
B.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会导致全球变暖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碳氧化物会形成酸雨
D.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2024-01-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生物试题
5 . 2023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行。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城之肾”,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增加空气湿度等作用,同时也是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朱是该湿地公园最珍贵的鸟类之一,素有“吉祥鸟”的美誉,也是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朱鹮的基因库,可以保护朱鹮的遗传多样性
B.如果湿地中出现了大量外来物种,可能会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C.对朱鹮进行人工繁育,扩大其种群后,再将其放飞回归,这属于易地保护
D.西溪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024-01-3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下图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及其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其栖息地丧失造成的
B.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禁止一切开发和利用是保护该地生物的最有效措施
D.若在该地大力发展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024-01-2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大投入,重点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成了井陉静港省级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建设湿地公园时,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应首先增加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
B.静港省级湿地公园的人工建设,增大了当地的生态足迹
C.湿地的恢复工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
D.同等强度干扰下,湿地生态系统比苔原生态系统恢复原状的速度要慢
2024-01-2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快速优质增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判断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不宜采用的指标是(  )
A.种群密度B.自然增长率
C.生活习性D.栖息地面积
2.将大熊猫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主要是为了解决下列哪个问题(  )
A.遗传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2024-01-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形似海豚,胎生。“十年禁渔”以来长江江豚数量有所恢复,今年将首次尝试将迁地保护的江豚放归长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宜用标记重捕法,因初捕受到惊吓后不易被重捕致使调查的数值偏低
B.长江江豚的灭绝会造成重要基因资源的流失,其间接价值缺失对长江流域影响更大
C.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可充分体现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适当引入本地水生生物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2024-01-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2023年12月19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造成该县受损严重,地震后的修复需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影响种群密度,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修复时根据当地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种植,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对灾区进行植树造林、植被保护有利于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地震后灾区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有利于增大生态足迹
2024-01-2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