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量、电荷守恒定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2 . 对元电荷或点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电子带负电,元电荷是正数,所以元电荷不是电子而是质子
C.体积很小的带电物体一定可以看作点电荷
D.带电物体能不能看作点电荷取决于其形状或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
3 . 下列关于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能起电,是因为摩擦创造了新的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只有很小的球形带电体才叫做点电荷
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
13-14高一·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A、B两物体均不带电,相互摩擦后A带正电荷,电荷量大小为Q,则B的带电情况是(  )
A.带正电荷,电荷量大于QB.带正电荷,电荷量等于Q
C.带负电荷,电荷量大于QD.带负电荷,电荷量等于Q
2021-11-19更新 | 868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章1.1练习卷
5 . 关于电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电子等带电荷量绝对值为的粒子叫元电荷
B.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C.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荷产生的电场而人为引入的,它是客观存在的
D.对于不能看做点电荷的两个带电体,库仑定律不适用,静电力也就不存在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关于物体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B.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点电荷和元电荷
C.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
D.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的带电实质是创造电荷,或电荷消失
2021-11-12更新 | 546次组卷 | 11卷引用:9.1 电荷-【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第三册)
7 . 关于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三种起电方式都产生了电荷
B.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
D.这三种起电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2021-11-06更新 | 195次组卷 | 29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课时01电荷(重点练)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8 . 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2.4×10-19CB.-6.4×10-20CC.-1.9×10-19CD.4.0×10-17C
9 . 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是一种可通过产生粒子束(射线)来治疗某些癌症的直线加速器。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产生高电压的装置,叫做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另一部分是利用高压加速带电粒子的加速管。其起电机部分结构如图所示,金属球壳固定在绝缘支柱顶端,绝缘材料制成的传送带套在两个转轮上,由电动机带动循环运转。EF是两排金属针(称做电刷),与传送带靠近但不接触,其中电刷F与金属球壳内壁相连。当电刷E与几万伏的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接通时,正电荷将被喷射到传送带上,并被传送带带着向上运动。当正电荷到达电刷F附近时,由于感应起电和电晕放电作用,最终使得球壳上集聚大量电荷,从而在金属球壳与大地之间形成高电压、强电场,用以加速带电粒子。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电荷从电刷E上被喷射到传送带,其实质是尖端放电
B.由于感应起电,电刷F上将集聚大量负电荷
C.最终球壳上集聚的是正电荷,且分布在球壳的外表面
D.整个起电过程满足电荷守恒定律
10 .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质子
B.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C.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D.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的电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