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现象和结果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结构
B.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
C.一定强度的入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D.碘131能自发地进行β衰变,衰变后生成的新物质原子核比碘131原子核多一个质子而少一个中子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
B.卢瑟福发现了电子,在原子结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C.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在自发跃迁时,会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D.由玻尔的原子模型可以推知,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越高,其核外电子动能越大
2018-04-03更新 | 1039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二调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3 .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波尔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
D.爱因斯坦认为发生光电效应时,若入射光频率一定,则光的强度越大,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2018-03-26更新 | 3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德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
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并测定了电子电荷量
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D.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2018-02-25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5 . 物理学家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识,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揭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D.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越长
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光电效应表明光具有能量,具有波粒二象性
B.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C.一束光照射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长
D.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E.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
2018-01-12更新 | 3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8届高三1月月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7 .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粒子散射实验中的现象
B.电子穿过晶体时会产生衍射图样,这证明了电子具有粒子性
C.借助于能量子的假说,爱因斯坦得出了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非常好
D.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的穿透能力比射线和射线都弱
8 . 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结构模型
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9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玻尔理论认为,原子中的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
C.“原子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物质组成”是通过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判定的
D.天然放射性元素(钍)共经过4次衰变和6次β衰变变成(铅)
10 . 有关对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得出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微粒,且测出了电子的电量
B.密立根是通过对电子在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出了电子的电量
C.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不能解释原子呈电中性
D.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