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实甫(不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夕阳”一句,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情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画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2019-11-2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高二·浙江·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节选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1.从甲、乙文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崔莺莺?
2.甲乙选文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2019-11-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语文096.
3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栖牺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1.此则杂剧节选自《西厢记》,作者是元代的_________
2.【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段唱词,莺莺唱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简析【幺篇】刻画了莺莺什么样的性格?
4.赏析【端正好】这支曲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其表达效果如何?
2019-11-05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华东师大版高二第三册第六单元十九 窦娥冤(节选)
2019高二·浙江·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A.莺莺一上场唱的《端正好》,便抒发了她痛苦压抑的心情。
B.“晓来谁染霜林醉”,这句反问中的“染”和“醉”,融入了离人的痛苦之情使萧瑟的秋景更蒙上忧伤的色彩。
C.《滚绣球》是一曲送别咏叹调。其中有三个“恨”字:一恨刚摆脱相思苦,又要被迫分离;二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三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
D.《叨叨令》运用了排比句式。每一组中,前句化用儿化词,后句用叠音词,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
2019-11-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语文097.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下列对元曲《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A.起句“自别后”点明了词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作者从与别情相关的遥山、远水、杨柳、桃花入手写景,为下面定下了感情基调。
B.“见杨柳……雨纷纷”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等展现出一副凄清冷落的景色,增强了寥廓冷落的感觉。
C.“怕黄昏”四句一口气连用四个连环句,其格调和谐美妙,深入事理,鞭辟入里地揭示出黄昏时节女主人孤独伤感的心情。
D.曲中用了较多的叠音词,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词曲的音韵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又加倍的渲染了景色,表达了一种绝望之情,可谓情景交融。
2019-10-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对《长亭送别》“叨叨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杉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A.在结构相近的语句中,推出众多物象,读来颇有铺陈之美。
B.“兀的……”句的反复,突出了女主人公无比愁闷的心情。
C.大量叠词的运用,使崔莺莺的情感抒发显得更为热烈奔放。
D.用语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元杂剧语言“生活化”的特点。
2019-06-17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7 . 下列对《长亭送别》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云,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温。伯劳东云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在两人的对白中,张生对未来充满自信,莺莺更多的则是担忧。
B.莺莺口占绝句,希望张生不要以她为念,体现了对张生的体贴。
C.“红泪”“流血”“成灰”等词写出莺莺离别时内心的痛苦悲伤。
D.唱词运用引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显得优美典雅、情韵悠长。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小题。

西厢记长亭送别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下列对《一煞》一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深秋黄昏图,以萧瑟之景烘托了人物的离愁别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甚急,去后何迟”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2.请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两个方面鉴赏“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对《长亭送别》(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A.“云”意思是道白,“旦”这里指正旦崔莺莺。“快活三”“朝天子”是曲牌名。
B.在长亭别筵上,美酒佳肴不如“土和泥”,反映了崔莺莺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C.“相思泪”化用范仲淹的名句,典雅蕴藉;“这壁”“那壁”等口语活泼自然。
D.“蜗角虚名,蝇头虚利”,表现了崔莺莺清高自傲,看不上“虚名”“微利”。
2019-01-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鉴赏下面的曲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煞】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简述“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