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9 道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解题方法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聚焦首要任务,要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保护创新权益,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要将协调作为内生特点,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消除现代化发展的短板。要使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绿色经济增长。要坚持开放发展的必由之路,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怎样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4-05-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

2 . 开展“美丽内蒙古清洁乡村”活动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内蒙古行动,也是我们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了这件事它必然会促进内蒙古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也必将为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材料一   开展“美丽内蒙古清洁乡村”活动看似小事,但它关系到全区五千多万儿女生存开展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内蒙古对外良好形象的展示,关系到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必须全区发动、全员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大事。

材料二   垃圾乱扔的现象在内蒙古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经常可见。垃圾已经威胁到村里的水源,影响到了村民正常的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到了城市的餐桌和食品平安。农村的根底设施,特别是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落后,没有垃圾集中处理的规章制度,村民环保意识薄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了响应自治区政府开展“美丽内蒙古清洁乡村”的号召,某高二(1)班的同学决定深入农村进行以调研活动。

(1)请为本次调研活动写出主题和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式。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普遍性观点谈谈开展“美丽内蒙古清洁乡村”活动的原因。
(3)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美丽内蒙古清洁乡村”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示:从政府、个人的角度去答复)
2024-04-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3 . 一个炭火烤炉,一壶热茶,一桌土特产,游客们围坐在桌子旁,赏乡村美景,惬意地聊天。入秋以来,“围炉煮茶”的这种农旅经营方式迅速走红,乡村旅游正不断拓展出新的话题和场景。“围炉煮茶”(     
①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延长乡村产业链,助力产业转型
②有利于助力多种业态跨界融合支撑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③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旨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④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9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政治试题

4 .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刻,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数字经济成为大国抢占制高点的主阵地。为此,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不断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强化数字关键能力,特别是强化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人机交互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绩举世瞩目,但也存在着数实融合偏低、数据资源排他性使用现象等问题,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时代机遇,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角度,给政府提两条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
2024-04-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     
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②推动并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提升我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④完善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11月我国部分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农产品食用油籽水果水产品畜产品食用植物油
进口606.2亿美元171.8亿美元219.1亿美元418.7亿美元98.4亿美元
出口16.5亿美元61.4亿美元32.9亿美元55.2亿美元2.7亿美元

注:我国谷物和谷物相关产品的进口量从2012年的1390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6540万吨,增长了五倍;棉花净进口规模由2016年的89.44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93.67万吨。

材料二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大农业观超越了单纯的耕地生产和一产的范畴,要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一体、产加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旨在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农业观体现了大粮食思维和大食物观,即不仅要关注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种植,也要关注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还要关注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其他环节,通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确保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农业生产应如何通过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7 . “路”字,最早见于金文(见右图)。其基本字义为道,指往来通行的地方,也指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

材料一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伟大成就,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的理解。

材料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北京市委市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于推动中长期首都高质量发展,研究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面是这一方案的部分内容。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该方案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材料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以下关于“路”的名言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道路,人各有适也。——徐铉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3)结合材料三,从哲学角度,谈谈上述名言对我们走好人生道路的启迪。
要求:可从某一角度进行阐述,亦可多角度加以阐述。
2024-04-0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按非集团公司统计,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有232家整车企业实现生产,较去年同期增加4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地区,以江苏、广东、山东、河南、湖北地区最为集中。其中,江苏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数量最多达25家,广东、山东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各有18家,并列第二。


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联系上述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9 . 近年来,四川某县大力推广土地流转或入股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通过流转收租金、入股分红利、务工挣薪金等方式,构建起联农带农富农的长效机制。上述做法(     
①规范了收入分配的秩序
②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③完善了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推动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     
①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②淘汰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
④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