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我国制造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图     图2:我国劳动人口(15-64岁)趋势
表1: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
国家
中国
日本
韩国
德国
世界平均
数量(台)
23
339
347
250
55

:注:目前国外品牌的机器人在我国市场上占据了90%的份额,以高端工业机器人居多。国产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几乎都依赖进口。
材料二:进入2015年,中国的制造业再入寒冬。1月,一些制造业大省接连传来了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将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 “东莞塞车、世界缺货”曾经被人用来形容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但如今“前后夹击”却变成了如今中国制造的无奈现状。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另一方面,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还掌控大比例的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和产能。
材料三:为帮助制造业走出困境,各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了扶持制造业的政策措施:加强金融扶持,组织“银企对接”;搞好与制造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品研发和销售平台。广东省佛山、东莞两地已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大量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运用到很多生产线当中。一方面是这些企业本身的转型,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智能机器人带来一个巨大的商机。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施机器人换人计划”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2)结合材料,请从哲学关于“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 “实施机器人换人计划”的理论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摘自国家人社部《202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坚持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的制度定位,不断提高企业年全覆盖率,推动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平稳规范,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依法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对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补充完善,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支持全面参保和精确管理。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政策,推进长期持续参保,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推动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材料一中图表所蕴含的信息并分析其中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采取的措施。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2018-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提出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会议强调,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图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登录政府网站查询到相关信息并制作如下图表。


材料二: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顺应时代要求所作出的战略深化和战略再定位。

所谓国内大循环,就是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四个环节在国内完成,即生产和消费(供需 关系)的衔接和匹配主要在国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与之相对应,所谓国际循环,就是上述诸环节结点部分在国外,包括过去常说的“两头在外”的经济模式。


(1)解读上述图表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0-12-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文化新业态主要指: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数字出版,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16个行业小类。

材料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诸多原本发生在线下的集聚型文化活动被搬到线上。“真没想到;足不出户就能游览莫高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旅游爱好者小王如此兴奋的是一款名叫“云游敦煌”的小程序,通过该小程序,人们可以360度全景领略石窟魅力,近距离感知壁画的历史文化内涵,轻松实现与莫高窟的“云端”见面。跟小王有相似经历的还有不少。故宫博物院在600岁的紫禁城里进行了网上直播。虽不能至,但广大网友在云赏故宫后纷纷表示“大饱眼福”,两日直播全网总浏览量超过4. 3亿。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5G、VR等新技术方兴未艾,促进文化产业走向智能化。云课堂云蹦迪、云演唱会等新模式层出不穷,网络视频、在线阅读、有声读物、效字音乐、网络游戏等新型业态也迎来高光时刻,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们的生活关联越来越密切。


概括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分析数字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2015年-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


下图为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PMI变化情况。


注: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即PMI指数)是观察制造业走势、判断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先行综合指标。50%是制造业PMI的分界点,当PMI大于50%时,表明经济处于扩张阶段;相反,当PMI小于50%时,经济则处于收缩态势。

材料二   2022年开局,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高技术制造业成为重要发力点。某市为推动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全面部署。制定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规划,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对中长期创新方向适时合理引导,加快产业链发展壮大和向高端环节攀升;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提供全周期、综合化金融服务;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创新人才培育行动,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行动,新布局推广一批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应用,培育扶持一批数字化龙头企业:深化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科学实施能耗双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一批创新型生态型大企业集团。


(1)指出材料一中图示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推动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
2022-04-24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检测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7 .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正式开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投资率,即投资在GDP中的占比。
材料二   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取决于长期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仅靠需求侧的政策是不足的。必须通过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来提高潜在增长率,也就是改善供给侧。当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偏向于资源型企业以及重化工工业;一些原本该淘汰、限制和转型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尖端产能严重缺乏;国有企业比重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居多,产品结构单一,经营困难。这些因素制约了东北经济发展。
材料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1)描述材料一中图表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振兴东北的经济意义。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2-26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作为全国唯一的轨道交通装备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某市不断壮大轨道交通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该市先后出台多个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土地保障、厂房建设、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方面全力支持集群发展;邀请轨道交通信息系统领域的佼佼者加入“朋友圈”,以数智化为产业赋能;瞄准占据轨道交通产业价值链80%至85%的前后端,发展上游工业设计、下游检验检测服务,引导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牵头,近20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组成的轨道交通产业高级人才研发团队,拥有48所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为中国轨道交通培育“大国工匠”。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某市的做法对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启迪。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材料一   深圳1979至2019年GDP(亿元人民币)增长情况表。

年份197919851995200520152019
GDP总量23161445601685926972

注:2019年深圳GDP总量全国城市排名第三;近年来,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指科研项目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均超过4%,居全国前列。

材料二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近年来,深圳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了市级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办理和网上审批,为企业创业和引进项目等提供便利;大力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及相关配套服务,引导金融活水流向“最后一公里”,已为累计为3万余家次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金额超过4300亿元;市属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职务发明转让收益可以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提高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至70%以上,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实施企业装备制造升级计划和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力争实现全市工业区向创新驱动、功能完善、空间优质、成本适中、集约高效的高质量产业空间转型。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深圳特区的经验对于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的启示。
2022-05-3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万载中学、宜春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
10 . 材料一:近十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情况表
年份
GDP
财政收入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2002
10.2万亿元
2.3万亿元
56%
2007
24.6万亿元
5.1万亿元
50%
2014
63.1万亿元
11.7万亿元
43%

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大约在65%~70%之间。
材料二:2014年广东省GDP增长7.8%,全省各级财政收入19080.13亿元,位列全国第一。粤东西北12市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倒数。处于粤东西北“贫困圈”包围之中的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尽管富庶,但在经历数十年高速发展后,已面临资源、产业结构等“天花板”问题,发展后继乏力。
(1)运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广东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怎样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
2016-11-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临川区二中高一下学期月考一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