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5 道试题

1 .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域的产业集群都是以某个产业为主体的,体现为一个主体产业牵引或带动下的多元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而且往往都具有特色,通常可称其为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是某种产业的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在特定地域范围的集中且较为完整地呈现,是一个由多种类型企业、服务机构和管理部门同向集聚、协同运转、有机融合的综合生态圈。

目前,我国已打造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无锡市物联网集群、上海市集成电路集群、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等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有观点认为,运用聚合思维打造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7日内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四: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考题猜想】

2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23年9月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某班学生以“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为题开展议学活动,搜集到如下资料:

新质生产
力的“新”
要素
构成新
包括掌握新科技的新型劳动者、智能设备等新生产资料、数字空间等非物质化的新劳动对象,以及新科技、新管理模式和数据新要素等
具体
表现新
依托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领域的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
力的“质”
新本质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高品质新质生产力必须更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质”优势新质生产力必须服务于构筑“质”“量”并重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26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铁路全长139千米,两地间最快1小时18分可达,自此,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在过去,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地区的人民主要依靠公路和航空运输。丽香铁路开通运营后,与既有的昆楚大铁路实现连通,加强了迪庆藏族自治州与中部、沿海地区的联通,大量货物可通过铁路快速运达香格里拉,沿线畜产品、土特产等可通过铁路销往全国各地。

迪庆藏族自治州属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带,是我国长江、澜沧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州森林覆盖率77%,生态保护红线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7.29%。铁路建造过程中,建设单位全面抓实沿线边坡、弃渣场、施工场地及道路生态修复工程,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由于丽香铁路受多条断裂带长期活动影响、建设施工影响,地质变形情况较为严重。为了攻克变形地质难关,丽香铁路形成了一套世界领先的大变形控制技术措施,为我国高原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结合材料,说明丽香铁路的建造和开通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11月我国部分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农产品食用油籽水果水产品畜产品食用植物油
进口606.2亿美元171.8亿美元219.1亿美元418.7亿美元98.4亿美元
出口16.5亿美元61.4亿美元32.9亿美元55.2亿美元2.7亿美元

注:我国谷物和谷物相关产品的进口量从2012年的1390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6540万吨,增长了五倍;棉花净进口规模由2016年的89.44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193.67万吨。

材料二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大农业观超越了单纯的耕地生产和一产的范畴,要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一体、产加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旨在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农业观体现了大粮食思维和大食物观,即不仅要关注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种植,也要关注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还要关注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其他环节,通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确保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农业生产应如何通过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王予波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云南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挥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继续增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改革开放力度,依托中老铁路等大通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步伐,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开启绿美云南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力,全面彻底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不断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知识,分析说明我省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2024-03-25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摘自国家人社部《202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坚持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的制度定位,不断提高企业年全覆盖率,推动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平稳规范,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依法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对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补充完善,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支持全面参保和精确管理。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政策,推进长期持续参保,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推动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材料一中图表所蕴含的信息并分析其中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采取的措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材料—   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情况。


总量(单位:亿元)

比上年增长

占比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30782.9

10.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基础性研究经费

2023.5

11.4%

6.57%

应用研究经费

3482.5

10.7%

11.3%

试验发展经费

25276.9

9.9%

82.1%

注:2022年法国、意大利和新加坡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均超过20%,英国和美国高于15%。

材料二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具有重大意义,但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针对这一产业里的“卡脖子”问题,L公司以产业的核心技术需求导向,对标国际最先进水平,联合国内知名的科研院单位,从立项到变成产品的全链条,科研单位都深度参与。3年来,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45亿元,截至2023年6月,该公司累计提交专利申请7,59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80%。最终,该公司在2023年7月,正式宣布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从依赖进口到世界领先,从国产替代到全球化,“中国智造”正在向全球医学影像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迸发出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谈谈L公司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有何启示。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为此,需拓展中间品贸易,深化国际供应链合作;激发贸易数字化和绿色化双重动能,制定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货物目录;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扩大技术装备和原材料进口,促进进口与产业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增加优质农产品、消费品进口供给。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分析培育外贸新动能的积极作用。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23日上午,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省委书记韩俊主持,省长王清宪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指出,扎实推进人才兴皖工程,深入实施江淮英才培养计划和万名博士后聚江淮行动,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加快皖北全面振兴,加快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落细合肥都市圈各区域功能分工,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向海而兴广阔空间,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美丽安徽建设取得新突破。更新改造市政污水管网1500公里,新增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40万吨,完成人工造林25.95万亩,实施 10处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 22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 万千瓦以上;着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民生呼应”提质增效,提升教育公平和质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健康安徽建设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安徽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7日,厦门马拉松鸣枪开跑,3万名参赛选手齐聚鹭岛,再现群雄逐“鹭”的壮观景象。自2003年举办以来,厦门马拉松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厦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厦门马拉松是如何影响和改变厦门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