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C村积极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荔枝种植产业,种好荔枝这棵“致富”树,为实现强村富民注入活力。

成立荔枝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成“妃子笑”荔枝百亩示范园,不仅招募村民务工,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荔枝产业,促进农户增收;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和“线上+线下”咨询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促进荔枝高质量种植,提高荔枝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整合种植、运输、保鲜、销售等环节,形成较完整的荔枝产业链,进一步增加荔枝产品的附加值;开展荔枝营销主题宣传,将荔枝作为特色农产品,积极申报荔枝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C村荔枝产业的发展给乡村振兴带来的有益借鉴。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关联节点。 在互联网海量数据基础上,“算法”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兴趣偏好和需求进行分析归纳,描绘出用户画像,打上特性“标签”,进而以此为依据,进行精准化、个性化的定制推荐。 它日益渗入日常生活,在购物、交流、交通、医疗等诸多场景中改变人们沟通的方式和思维习惯,同时赋能各行各业不断改变生产、经营、科研、贸易等模式。

然而,“算法”技术是把双刃剑。 不当使用可能带来欺诈、虚假信息传播等不良影响;大模型依靠从互联网抓取的海量数据训练,有可能损害数据隐私、侵犯版权等;它还可能导致信息泡沫、信息“偏食”等问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算法”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更多趋向于表层阅读而非深度思考,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用户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如今,有关部门正在加大力度整治“算法”带来的价值导向失范和不良内容多发等乱象,督促各类平台强化内容审核制度,全面规范“算法”技术的使用。 各大网络平台也在着力解决算法价值导向存在偏差、优质内容呈现不足等问题,不断优化流量分配机制,防止“重指标轻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有观点认为,只要规范“算法”技术的使用,就能推进“算法”更好服务百姓生活。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今年春节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5.4%。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

作为冰雪旅游热门目的地,哈尔滨推动冰雪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冰雪旅游文化内涵,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冬季冰雪旅游加速提档升级。从国际冰雕、雪雕比赛到群众冰版画活动,从冰雪国际时装周到大众冰盘挑战赛……哈尔滨在冰雪季推出百余项冰雪活动,将持续到3月底。哈尔滨市还鼓励经营主体推出各类冰雪旅游新产品,创造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冰雪经济,迎来了多元化的业态升级,延伸到了冰雪装备制造和智能服务等领域,孕育出一批专注于冰雪装备制造的创新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科技冰刀、保暖自发热装备、虚拟模拟滑雪设备……创新装备不仅可服务冰雪运动,更让冰雪体验走进千家万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哈尔滨市是如何推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4 .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根基在于推进科技创新:科学技术通过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促进并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可解释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包括科技成果的“转”和“化”,也就是应用技术成果的流动与演化的过程。具体见下图:

结合材料,概括科技成果转化的“转”和“化”的过程,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S省是民营经济大省。2022年,S省民营经济成绩单亮眼。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占全省GDP(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7%;民营经营主体804.07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36%,其中,共1177家企业新入选为2022年度S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但是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S省民营经济在体量规模、发展增速、产业结构、研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民营企业也要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同时,也要求民营企业家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S省民营经济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驶上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S省发展民营经济的经济社会意义,并谈谈S省民营经济如何驶上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某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小组同学搜集相关资料,对“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进行探究。

【名词解析】

排污许可制是依法规范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的环境管理制度。按照这一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分配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进行交易,以此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案例链接】

某市甲乙两家企业初始污染量分别为800单位、5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分别为2.5万元、1万元。为降低污染水平,政府分别分配给甲、乙企业400单位的可交易排污权。在市场交易中,1单位排污权价格为2万元。甲向乙买入400单位排污权,支付一定成本,获得了排污权;乙卖出400单位排污权,虽增加了400单位治污责任,但获得了一定收益。

请计算通过该交易甲企业节省的治污成本和乙企业增加的净收益;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实行排污权交易是如何促进环境污染防治的。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材料一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提出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等。

材料二   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会为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留足孵化期。作为中央前瞻谋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斗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出发。一步步孵化出智能穿戴式设备、高精度时空服务等“北斗+”“+北斗”新业态(如下图)。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约4700亿元,凸显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创新“溢出”和“杠杆”效应。但是,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初期往往存在应用场景不丰富、市场规模小等困难。

   

卫星子航与位置服务业态示意图。

有观点认为,国家应超前开展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3-06-21更新 | 9715次组卷 | 42卷引用:押江苏卷第18题 经济与社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时代十年,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1,较去年再上升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


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指报告期为实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而实际发生的全部经费支出,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   研制国产大飞机,是党中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作出的重大决策。我国在2007年立项研制大型客机,以中国商飞公司这一国有企业为平台,坚持“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发展原则,坚持“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坚持“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技术路线,全国20多个省市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30多万科技工作者协同参与研制。经过15年的努力,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研制带动了我国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的集群式突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23年2月,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C919的全球订单已达1035架,踏上了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征程。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C919研制成功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专利转化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2023年2月27日,由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专利转化对接会在株洲市举行,现场成功签约高价值专利转化项目10个,签约金额达3.5亿元。此次对接会为高校、金融机构与企业“牵线搭桥”,一边唤醒高校“沉睡”专利,一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一批高质量专利落地实施。其中,中南大学以10项发明专利和5项专有技术与岳阳洞庭能源公司合作,作价入股2.7亿元;湖南大学的“一种金属冶炼废渣衍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作价4000万元落户株洲。对接会上,主办方发布了22所高校2597件拟转化的专利,涉及生物医药、新能源、农林业生产、食品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等领域,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关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我省促进发明专利高效转化的积极意义。
2023-05-18更新 | 451次组卷 | 3卷引用:押江苏卷16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中央有部署,C市见行动”。在《2023年C市农村农业发展规划》中,C市科学布局,积极谋划,努力建设“农业强市”。继续推动实施千万亩高标准良田改造提升行动,积极发展现代种业长线。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持续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扩大农业技术教育培训规模,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基金,一方面,推动大数据、智能耕种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村龙头企业等主体给予资金补贴。大力推进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C市东北区域立足气候和土质特点,大力发展中药材培育、现代果蔬等特色产业,东南区域则以“文旅+”赋能山地农业经济,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服务业等现代化农业新形态。

材料二   当前,中国对非粮食安全合作十分重视,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发基金等国际机制下,通过多边合作参与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即“中国+国际组织+非洲国家”的多边合作模式:首先,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开展农业种植、粮食仓储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其次,重视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机制下,通过多边合作参与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最后,中国在对非粮食安全合作中,积极发挥中国农业优势和治理经验,重点解决非洲在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人才等方面的短板的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C市农业发展规划与建设“农业强市”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在对非粮食安全合作中采用“中国+国际组织+非洲国家”模式的原因。
2023-05-18更新 | 549次组卷 | 2卷引用:押江苏卷16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