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赛道。S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路径图”(下图)如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S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东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任务。广东全省锚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共同为“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努力奋斗。一是当好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聚力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二是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十大战略性支柱和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三是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拓宽内外通道,链接全球市场,激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四是加强高质量发展政策供给,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扶持经营主体,提振企业信心,助力企业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将不断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踏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实体经济为本、以“智造”之力赋能广东“制造业当家”,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集群筋骨强壮。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全面提升当家产业优势,大力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家居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当家企业优势,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打造“链主”企业(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引领、单项冠军攻坚、“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健全支持制造业当家的资源要素配置新机制,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产业,制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1+N”政策措施。

广东过去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广东是如何依靠“制造业当家”走出中国式现代化广东路径的。
4 . 情境探究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是中国共产党携手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影响持续扩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合奏出一曲曲美美与共的精彩华章,在现实的映照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愈发闪现出真理的光芒,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践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一承诺的。
2024-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

5 .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两个关键词释放强大信号:通过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开辟制造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轻工业作为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军,也将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从能实现烟灶联动、人机交互、自动烘焙的智能厨房,到能够主动跟随、骑行代步的智能旅行箱,盯紧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助推轻工业迈向中高端。轻工业紧盯市场需求,推进质量变革,将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目前,轻工业200多种产品产量世界第一,科技百强企业363项科技成果国际领先,发明专利数量累计超过19万件,企业智能化生产比例达到12.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7%。轻工业立足科技赋能,推进动力变革,也将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轻工业贯彻数字经济战略,以先进信息技术助推数字化升级,从机器换人,到智能制造改造提升,再到数字化改造,轻工业从未停下转型升级的步伐,优质创新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初步构建。轻工业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推进效能变革,也将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轻工业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2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我国在海外有着广阔发展舞台。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可控能力还不强,工业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提高“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强化创新理念,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培育壮大工业发展新动能;以绿色低碳为底色,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促进高质量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阐明推进这个系统工程的路径。
2024-02-23更新 | 6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肇庆市广宁县是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县政府围绕竹子“做文章”,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路径,进一步打造全竹种植、生产、研发、销售、储运以及生态康养旅游产业链,做好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章。

目前正加快建设以竹制造业为主的“竹产业新示范园区”,拟引入“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粮”等创新型项目,打造集竹产业高新技术研发、资源利用转化、竹产品展示及相关服务产业等于一体的竹产业示范园区;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竹文化旅游区”,推动温泉度假区、森林康养基地、古水河徒步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食用竹笋种植和食用菌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推动竿竹丰产林基地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广宁县是如何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的。
2024-02-16更新 | 51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十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指明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新方法、新路径,为推动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十年之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60%以上;十年之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速,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大约34%,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十年之间,我国贸易总额从2012年的4.4万亿美元连跨两个大台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由亚欧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区域,形成了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十年之间,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十年间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2023-06-13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全考点精讲
22-23高二下·全国·期末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吉林省发展指引了方向和路径。

吉林省整合“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资源,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着力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三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医药健康、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六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在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新兴产业;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推进良田、良法、良种、良机、智慧农业“四良一智”建设,打造玉米水稻、肉牛肉羊、杂粮杂豆、梅花鹿等“十大产业集群”;开通并常态化运营“长满欧”“长珲欧”班列,实行珲春对俄口岸7×24小时预约通关,将“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备案”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当场办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吉林省是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
10 . 新时代,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空前提升,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2-2020年,我国GDP和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分别如图表一、二所示。


   

材料二   当前,面对气候变暖、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世界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找到有效应时途径,需要各国加强协调,共同加强全球科技治理。作为开展最前沿研究“超级平台”的各类大科学装置,对资金投入要求高,需要多国共建。新时代中国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与16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关系持续发展。被誉为“中国神草”的菌草,帮助发展中国家开辟出脱贫致富和环境保护的新路径。中国已参与涉及科技的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积极为全球知识产权体系、国际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技术发展规则的改革完善贡献力量。


(1)概括材料一中图表一、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论证中国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合理性。
2023-05-26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北卷变式训练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