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8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在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打造海洋牧场,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

2015年,中街山列岛41.8平方千米海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17年至2020年间,当地共投放5300个人工鱼礁单体,上覆海草和藻类底栖植物,构筑起空间大小为5.69万立方米的立体式海洋生物之家,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实施增殖放流,不断丰富渔业资源,每年增殖放流各类鱼苗均在1000万尾以上,实现海洋牧场鱼类的品种和数量双提升。得益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该海域养殖的水产品跟野生的十分接近,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渔民由传统的生产性捕捞转向网箱养殖,每年伏季休渔期,当地都会开展包括海钓在内的休闲经营活动。从“传统捕鱼”到“网箱养鱼”再到“休闲钓鱼”,“三条鱼”见证了当地渔民的普遍增收,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地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2023-06-14更新 | 8323次组卷 | 49卷引用:2023年高考政治真题完全解读(湖北卷)(ppt+word)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各区域开放水平,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互利共赢。


结合材料,请运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2023-06-14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2《经济与社会》主观题30道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力新赛道锻造新优势,实现了从全球汽车产业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蜕变,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之一。某校经纬社团探寻其逆势上扬的高质量领跑密码,并将相关情况汇集如下:

供给端:政企联动,夯实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关键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规模代际化的换道先发优势;在传感器、软件、芯片等领域,国产化替代正在加快步伐,将与全球行业巨头共创全新的技术格局和未来的出行生态。

消费端:深耕国内市场——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向下沉市场挖潜,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向细分市场挖潜,注重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拓展海外市场——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建设海外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

使用端:加大配套充电桩、换电站、服务网点等布局,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出台停车、通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舒适度。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是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
2023-06-13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全考点训练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十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指明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新方法、新路径,为推动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十年之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60%以上;十年之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速,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大约34%,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十年之间,我国贸易总额从2012年的4.4万亿美元连跨两个大台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由亚欧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区域,形成了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十年之间,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十年间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2023-06-13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全考点精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

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了33.2%,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3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2年的15.5%,31.8%。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材料二   当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还较为突出。部分核心装备、器件和材料等关键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先进制造业的产值贡献不够明显,自主可控能力还不强。高能耗、低能效”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随着“逆全球化”思潮崛起以及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的推进,制造业外迁呈现扩大态势,制造业出口面临双重挤压。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我们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06-13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59岁的劳动适龄人口。

                            2012~202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材料二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商业、医疗、生产性服务等领域:迎宾机器人提供接待,咨询、引路、导览讲解,互动娱乐服务;医疗机器人提供导诊、远程诊疗服务;检修机器人检查电网、维护电路和电信设备,清洁机器人在粉尘环境下清扫施工现场……。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有人说,广泛使用服务机器人,会引发失业潮,不利于就业稳定。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2023-06-12更新 | 532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年高考政治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乙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成了点燃中国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引擎。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未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迭代发展,新基建快速发展,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都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条件。

然而中国的数字经济要保证持续稳定的发展,目前尚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挑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准备不足;相应的法律法规及鼓励创新政策滞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受到了来自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制约;中国的数字人口素质过低及数字人才供给缺乏;数字科技应用过程中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隐私更容易被侵犯,信息技术风险与安全问题突出。因此各级政府要及时出台各项政策,全面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如何助推数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023-06-11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迪茵公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信息卷模拟政治试题

8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树立大食物观,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大食物观”拓展了传统的粮食边界,使我们从更广的维度把握粮食安全。

新时代树立并贯彻大食物观,关键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三个拓展”。一是实现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向森林要食物,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二是实现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近年来,开发利用真菌源蛋白、合成型替代蛋白等微生物食物产品,成为世界各国农业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三是实现食物安全政策由单一的供给侧管理向需求侧管理拓展。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一定能为筑牢“大国粮仓”提供更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如何通过践行大食物观筑牢大国粮仓。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2022年“三农”工作的两条底线任务。

防止规模性返贫方面,2022年监测帮扶进一步优化。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稳定,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收入较快增长。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超过55%,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3个特色主导产业,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农村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加快建设,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2022年11月,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倾斜,帮助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守牢底线。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2023年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占比力争达到60%。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防止规模性返贫的。
2023-06-06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地区历来是中国外交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

材料一   在当前全球能源紧张,价格一路飙升的大背景下,2022年11月21日,卡塔尔国家能源公司宣布与中国达成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该公司将从其北方气田扩能项目每年向中国石化供应400万吨液化天然气。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中国与卡塔尔两国关系友好、密切,在能源领域有天然互补性,为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材料二   沙特和伊朗两国关系长期紧张,两国在信仰和政治上存在严重分歧。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积极调解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会晤,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沙伊双方表示愿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通过对话和外交方式解决双方分歧,尊重各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沙伊赞赏并感谢中方承办和支持此次对话并推动其取得成功。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卡两国签署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
(2)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表示,沙特伊朗北京对话是和平的胜利。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进行阐释。
2023-06-04更新 | 29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重庆卷变式训练之逻辑与思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