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地区处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是习近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践行地。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以“冰”为媒的发展之路,既是联通内外的开放之路,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之路。

材料一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其建设以北极东北航道为核心(下图),该航道每年会根据北极冰情进行调整。

在“冰上丝绸之路”上,亚马尔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和北极LNG2项目是两颗能源“明珠”。中国企业先后承建了亚马尔LNG项目140多个模块中的85%和北极LNG2项目第一条生产线的全部模块。2022年,亚马尔LNG项目实际产出超过2100万吨。2023年,北极LNG2项目成功投产。

2023年8月至9月,俄罗斯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企业首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向中国运送液化天然气,标志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俄两国的持续努力使北极的航道资源和能源资源充分结合起来,为全球各国在北极的能源开发创造了机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驱动力。

材料二   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冰上龙舟运动是起源于我国南方水乡民俗体育项目“龙舟竞渡”的新兴运动形式。作为一项强调团队合作、追求速度的竞技性体育运动,它要求舵手、鼓手和多位划手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这种“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投射出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冰上龙舟由我国北方民间常见的冬季娱乐工具——冰车升级改造而来。冰车最初只可坐一人,而将多个冰车串联起来加以装饰,就成为冰上龙舟的雏形。受此启发,东北人在传统龙舟的底部安装两组冰刀,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和工艺,创制了今天使用的冰上龙舟。作为传统龙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结合,冰上龙舟运动继承了“龙舟竞渡”的一些特性,又实现了比赛场景的转换,且更加富有速度与激情。随着多级别、多场次赛事的举办,该运动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批拥趸,还吸引了俄罗斯、芬兰、德国等87个国家和地区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借助这项运动的普及,冰上龙舟正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划”出东北,走向世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阐明我们在冰上龙舟赛中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冰上龙舟运动发展历程中所反映出的辩证否定观。
(4)“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令当时的欧洲人特别钟爱,由此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古往今来,瓷器、太极拳、京剧、汉服……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了世界。运用文化知识,任选一文化载体(龙舟除外)写一段推介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均GDP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当前,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要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努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人均GDP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2)有人认为,社会保障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C2M是英文Customer--to-Manufacturer的缩写,被称为“短路经济”。C2M模式,用户直连制造商,消费者直接通过平台下单,工厂接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订单,然后根据需求设计、采购、生产、发货。特点是按需求生产,用户先下单,工厂再生产,没有库销比,消除库存顽疾。

如图可知,该电商模式(     
①要求政府创新理念,管理新型的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事务
②减少流通环节,使交换更加便捷顺畅,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③以用户为中心,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④实行个性化生产,合理配置资源,提供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物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某校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
某县在基层党委的引领下,依靠当地产业、乡村旅游、村民信息等数据,建立村村通政务治理平台。全县行政村的数据都接入“城市大脑”,实现了“数字乡村一张图”,解决了群众办事出门难、路途远、环节多、手续杂等问题。方便村民办事“最多跑一次”、“办事不出村”。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推断,该同学的社会实践课题应为(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
B.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城乡互补与乡村振兴
C.数字化信息助力,加强基层党委对村民的管理
D.科技化管理创新,促进村民民主自治与自我服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2023年12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生活服务”生态体系,形成一批成熟的数字化应用成果,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生活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数字+生活服务”生态体系有利于(     
①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挖掘数字资源经济价值
②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③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降低生活服务产品价格
④优化生活服务产品结构,提升生活服务品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7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6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政府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碳排放情况确定碳排放配额,并将其分配给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企业。若企业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一交易市场启动后发挥作用的路径正确的是(     
①政府发放减排补贴→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②出售多余碳配额→超额排放企业购买配额→增加超额排放企业成本→倒逼企业减排
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企业减排热情→形成减排经济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企业购买碳配额→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按非集团公司统计,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有232家整车企业实现生产,较去年同期增加4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地区,以江苏、广东、山东、河南、湖北地区最为集中。其中,江苏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数量最多达25家,广东、山东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各有18家,并列第二。


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联系上述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8 .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案例一:河北某市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民承包的土地流转。合作社大力推行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推广“租金、股金、奖金、酬金及薪金”等“五金”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案例二:某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特点,利用绿水青山的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逐渐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实现多种业态创新。

案例三:某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学业有成、事业有成的青年回乡创业。依托回乡创业人员的技术支持,当地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安装使用农村卫星导航系统、植保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涌现了多名种粮大户、种菜大户,带领村民一起走上富裕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上述案例对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启示。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     
①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②淘汰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
④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下列对图示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

①国家实施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落地
②国家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完整、准确和全面贯彻了新发展理念
④教育、社保和就业支出占比过大,制约财政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