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2024崇明一模)(2)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请结合材料,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3-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经济与社会

2 . (2024崇明一模)在我国,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正加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培育诸多新业态新模式;降低要素市场化配置成本,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为欠发达地区的市场主体获取生产要素创造条件;数字技术加快农业设备升级,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高标准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广泛链接全球合作伙伴,强化国际竞争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知识,分析说明数字是如何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2024-03-1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经济与社会

3 . (2024虹口一模)“增”“减”之间,“创”无止境。被称为“头雁”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年间交出漂亮的答卷。

上海自贸区十年建设成效:

“增”进出口总值从2013年的0.7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1万亿元;
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新设外资项目超1.4万个,累计利用外资586亿美元;
累计开立14万个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142万亿元。
“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2013版190条缩减至今27条;
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000多张,审批时限压减90%;
在全国率先建设国际贸易和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审批“单一窗口”。
“创”
首创推出67项创新制度,其中33项向全国复制推广;
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成果中,近半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
(1)(多选)结合上海自贸区十年建设成效,其能够做“减”法的原因可能是(     
A.形成了出口竞争的新优势
B.对风险性有初步预估防范
C.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D.市场准入的门槛不断提高
(2)(多选)从上海自贸区答卷的“增”“减”“创”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A.自贸区制度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B.自贸区推进科技创新,形成技术优势
C.自贸区构建安全高效开放型经济体系
D.自贸区建设的经验是坚持守正与创新
2024-03-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经济与社会

4 . (2024松江一模)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三进闽东宁德下党乡,调研指导扶贫工作。30多年来,下党乡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依托绿水青山和红色资源,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业,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依靠互联网推广定制茶园,修缮古村落,发展“民宿+农家乐”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立乡、旅游强乡、兴农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据统计,2022年,下党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000多万元,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万元,较上世纪80年代末增长近百倍。


游客小徐感慨:下党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结合材料,综合所学,简要分析说明该观点。
2024-03-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经济与社会
5 . (2024徐汇一模)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当然,科技创新只有渗透到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才能转化为(     
A.可能的生产力
B.现实的生产力
C.充分的生产力
2024-03-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经济与社会
6 .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行,我国创新宏观调控,通过减税降费充分发挥了税收的调控性、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不断突破供给侧堵点,有效维护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该机制的作用路径是(       
①实行减税降费                  
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               
③关键技术完全自主创新
④支持小微企业纾困            
⑤打通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微循环               
⑥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
A.①→③→②→⑥B.①→④→③→⑥
C.①→④→⑤→⑥D.①→⑤→④→⑥
2023-06-14更新 | 7769次组卷 | 42卷引用:专题02 经济与社会
7 . 近年来,国家一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对教育、医美、电子烟、电商、传媒、娱乐、游戏等服务行业的监管;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扶持5G、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发展,部分制造业龙头崛起,新材料、新科技、新智能、新消费等全产业链的升级正成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政策导向是基于(     
①全产业链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企业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基础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③要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就必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④推动高质量发展,厚植发展优势,必须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20更新 | 518次组卷 | 8卷引用:重难点07 我国的经济发展
8 .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某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计划把产业向上游拓展延伸,介入水产育苗和养殖环节,同时向下游拓展,进军冷链物流和餐饮市场(如图)。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打造全产业链能避免市场价格波动
②延伸产业链能确保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③打造全产业链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④延伸产业链需要整合产业内外部各要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上海、浙江、广东等经济大省纷纷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基本成型。下列关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机器人产业竞争力
B.带动相关企业联动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C.构筑机器人完整产业链→提高核心技术水平→降低产业链错配风险
D.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机器人产业竞争力→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2023-04-0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8 2023年上海车展
10 .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     
①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②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政府合理安排就业岗位,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④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奠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