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大兴机场正式运行,辐射京津冀”“相信粤港澳深化合作,一定能打造出国际一流湾区”“推动长三角营商环境一体化”“加快补齐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短板”,给这组新闻取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A.潜力无限绿色发展
B.科技驱动创新发展
C.东西联动融合发展
D.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2 .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要(  )
A.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B.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C.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D.加强区域优势互补,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根基
3 . 下列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的是(     
A.以投资和出口为主B.大量投入劳动力资源
C.大量引进国外的资本D.提高科技研发的资金

4 . 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小县也要有大作为。

W县紧抓工业跨越发展的新机遇,向科技创新要升级、向绿色智造要后劲、向服务业要增量,切实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从2020年开始,县以在发展相对滞后的南部山区建立4个区域发展联盟为突破口,推动机制改革,盘活南部资源,为北部发展赋能。据统计,南部联盟推动上地全域整治后,有近800亩统筹给了北部,缓解了北部的土地要素之渴。南部地区良好生态环境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也为集中连片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民宿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奠定基础。着眼“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施数字富民,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借力“网上农博”“益农优+”等电商平台,促进域乡居民增收。2021年以来,W县还从供给端入手,聚焦招大引强,突出制造业项目招引,着力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运用《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这一课的知识,说明W县是如何通过“大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
(2)为了提高人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W县正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请你就此为该县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标语不得超过20字)。
5 . 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大力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这表明国家实施(     
A.可持续发展战略B.城乡融合发展战略
C.区域协调发展战略D.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6 . 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人民为中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口支援合作走上共同富裕路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我们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我们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宁肯少上几个大项目,也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8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601亿元。

我们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东部9省市共向扶贫协作地区投入财政援助和社会帮扶资金1005亿多元,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万多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共安排对口帮扶资金实施项目8550个,对口帮扶7个省区市20个地州的98个贫困县5100个贫困村摘帽出列,近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援建项目中直接受益脱贫。

   建设彰显优势、协同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结合材料,从国家性质和建设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角度,论述我国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求:①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原因做法,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②理论论证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③概括地引用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④准确使用思想政治课学科术语;⑤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7 . 2021年2月21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将以更有力的举措,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以贯之的“三农”政策(       
A.实现农业反哺工业,推动农村的城镇化
B.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C.增加农业产值比重,变革双层经营体制
2021-05-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8 . 习近平每次到贫困地区调研考察必看产业基地,必讲产业扶贫,反复强调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小黄花变成“致富花”正是产业扶贫的典型故事。

小黄花变成“致富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黄花种植也驶入了规模化生产的快车道。

云州区先后出台《关于做优做强黄花产业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黄花产业2019-2023年发展规划》等文件,规划以云州等“六大片区”为重点,全力打造脱贫致富“黄金产业”,到2023年全市黄花总面积力争达到30多万亩。云州区财政近几年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先后出台21项黄花生产扶持政策,从发放种植补贴到新建晾晒场地,从打农田机井到为黄花上保险,从实施“黄花贷”缓解资金不足到创新“公司+农户+基地”、“村集体+合作社+产业”等经营模式,……全程保姆式的服务,有力激发了农民的黄花种植热情,年产值达7亿元,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

云州区深化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探索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制开发了黄花菜品、黄花系列饮料、黄花真空冷冻、黄花提纯、黄花洁颜面膜等不同系列的黄花产品,一时间,黄花深加工和延伸产品纷纷面世。


结合材料,从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论述: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如何获得成功。
要求:
(1)运用相关知识概括小黄花变成“致富花”的两个举措,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21-05-08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9 . 2020年上海经济经受住疫情的考验,二三产业同步恢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7%,经济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经济稳定恢复显韧性,动力活力彰显蕴新机

面对疫情的严重影响,上海市坚持人民至上,稳企业、保就业,促增长,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领导干部集中走访协调解决职工就业和企业诉求,出台实施抗疫惠企“28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300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去年新增就业岗位57.04万个,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推动了生产发展。

恢复发展生产中,上海市坚持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投资,扩大消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3%,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0.5%。在全球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6.2%,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3%,金融市场成交额比上年增长17.6%。供给侧加快恢复,主要行业稳增长作用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

在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的指导下,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9%,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远程办公、智能配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服务等新经济新业态呈现爆发式增长。


结合材料,从劳动就业和宏观调控的角度,论述上海经济稳定恢复中显生机的原因。
要求:
(1)运用相关知识概括上海经济稳定恢复中显生机的两个原因,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案例材料事实验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21-05-05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10 . 伴随美丽乡村的建设,许多从前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正在为农民实现美好生活谱写着新篇章。

“青村”又“青春”

“青村”这个地处奉贤的世外桃源般的江南水乡,就在几年前还被人戏称为“树老、地老、人老”的“三老”村庄。

目前,“青村”在与台湾农场合作开发黄桃产业园,建立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同时,与上海农业科学院开展恢复土壤肥力研究,逐批替换多年树龄的老桃树,优化黄桃品种,制订黄桃种植品质标准,力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产品,成为全国性行业标杆。

“黄桃+”的带动效应正在“青村”显现,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加速向这里聚集。沿着铺着青石板的小路往里走是带着大落地玻璃的二层联排小屋,而南部邻靠马路的建筑将用作文化创意工作室和“青年创客孵化器”,同时吸引当地龙头企业入驻。“青村”还举办“长三角美丽乡村论坛”等活动,规划建设“黄桃产业体验馆”等景点,吸引游客。村民仅家门口就业收入就达180万元。

“青村”遵循本地文化习俗并广泛查找历史文献资料,通过对百年老宅修旧如旧,最大程度维护古村落风貌,改造后的青溪古镇保留了原本的历史古韵。另外,为展现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韵味,“青村”力争做到19座新桥“一桥一景观”,大大提升村庄建设品质。


结合材料,从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质量的角度论述,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要求:
(1)运用相关知识概括美丽乡村建设的两个作用,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21-04-12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1届高三4月高中等级考学校质量调研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