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某电商平台通过“拼购+产地直发”的模式和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由“产销对接”升级为“产消对接”,并通过“以销定产”,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种植、采摘、拣选的标准化,为乡村振兴助力。材料表明(   
①实现农产品“产消对接”能够为农户提供稳定的订单
②产地直发模式通过缩短流通供应链提升了农产品价值
③建立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④“以销定产”能增强农产品的品牌和质量竞争优势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等工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       
①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②推动城市乡村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
③优化乡村治理体制机制的具体体现
④提高基层政府工作效率的必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08更新 | 10338次组卷 | 44卷引用: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下表为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部分数据与2019年的比较。这表明( )
国内生全国居民人均城镇居民人均农村居民人均固定资产投费、筮物
产总值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和社会带费晶
增长实际增长实际增长零詈忌辙
19%1.2%3JM分刼增长3.5%,增衣
29村和下障39*

①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实现了基本同步
②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发展
③我国城乡实现了基本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④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6-0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仿真模拟政治试题(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村三产融合,是指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之间通过融合渗透、交叉重组等方式形成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农业组织方式和过程。

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乏力,产品竞争力不强;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保障有待完善;产业链条短,价值功能有待挖掘;缺乏协调机制,跨界合作有待加强等。以农产品加工为例,2019年我国农产品加工率为67.5%,而美国超过80%,日本高达95%以上。

材料二   地处浙西深山的下姜村,过去人穷、环境差、交通不便,乱砍山林,猪粪遍地,污水横流。近年来,下姜村村民运用现代理念经营乡村,创立了“下姜村”“下姜红”“下姜美”“下姜甜”“书记进城卖山货”等品牌,带动农产品销售、旅游、培训等产业。当地因势利导,以下姜村为核心,组建起包括20多个行政村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成立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大下姜”品牌矩阵。建立民宿产业联盟发展、游客分流等机制,统一规划、管理、营销、分客、结算。2019年,下姜村向周边民宿分流游客达1.2万人次,同比增长26.3%。不久前建成大下姜“共享水厂”,能满足4个乡镇28个行政村2.9万人口安全用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我国大力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下姜村是如何通过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
2021-05-2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1年高考冲刺政治试题(5月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推进家庭农场经营者培养,完善项目支持、生产指导、质量管理、对接市场等服务。建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加强对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上述举措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②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③加快培养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④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2021-05-28更新 | 34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发展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想选择。

材料二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支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强化河湖长制。实行林长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草原鼠害防治,稳步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绿色发展为什么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想选择。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应如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兴。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材料一   “十三五”时期、农村改革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历史性成就。粮食连续多年丰收,产量站稳 1.3 万亿斤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前一年实现较 2010 年翻番的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建成一批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示范园,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保证了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

材料二   S 市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为有效推进土地流转,市财政还安排1155 万元资金对示范项目开展补贴。当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共 29.43 万亩,流转率为46.17% 。 M 村和专业合作社“联姻”,连片开发种植南药,农户受聘成为种养工人。 N 村将村集体土地有偿有期限流转,通过“合作联营”“托管共建”等方式,将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积极与有关企业联营开发特色旅游业。 F 村实施“村党总支部十集体经济组织十农户”模式,统一流转撂荒土地,统筹资金打造农业产业园”,振兴特色农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述“十三五”时期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中的三个村庄是如何促进乡村振兴的。
2021-04-2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       
①表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内外联动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是解决当前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和根本途径
③有利于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动可持续的发展
④有利于推动供给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实现高质量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2-20更新 | 61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查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度形成了以外循环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全球经济下行、国际贸易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加上新冠肺炎尚未消除的背景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主要在国内完成。在这一体系下,产业链主要由国内配套,原材料主要来自国内,生产加工主要在国内,销售和消费主要在国内。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从安吉余村、西溪湿地到秦岭,都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成效的见证。

材料一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来到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

材料二15年后,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考察该村多年来践行“两山”思想、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上世纪70年代,村里炸山开石矿,办水泥厂,环境污染严重,余村人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余村依托“竹海”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从事旅游的村民从28人增加到近400人,实现了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转型,从一个污染村,完美蜕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两山大道”,有效地解决了天荒坪镇直入余村道路拥挤的现状,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旅游发展;为保障农产品出山,不断完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设立“美丽E家”“邮掌柜”村级电商服务站,让游客放心购、轻松寄。余村的绿水青山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乡村善治之路。通过坚持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同步推进、美丽乡村与善治乡村一体建设,余村形成了一套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生产生活生态齐发展的治村之道。2019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59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1万元。从“矿山”到“青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余村的蝶变,成为“两山”重要思想在浙江大地生动写照。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有人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可兼得,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余村是如何实现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蝶变的。
2020-09-10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新起点摸底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