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甘肃省岷县铜铝铸造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不断提升铜铝铸品的文化和收藏价值,使这一古老冶炼铸造技艺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当地发展经验是(       
①创新价值实现方式,促进文化产品价值增值
②推进供需精准对接,延伸了文化产品产业链
③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完善发展集体经济
④创新个体经济发展模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个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但是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都没有再提GDP翻番类目标,只作原则性展望。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要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在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变数增加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③新征程要淡化发展意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④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01更新 | 210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思路,主要强调通过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创新)的配置优化、提高使用效率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下列做法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的是(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提高出口产品数量
②积极推动个税改革,增加税前抵扣项目,减轻居民税负
③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打造中国产品优质名片
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3-21更新 | 189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政治试题
4 . 所谓生态产品,是指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生态系统为人类生产生活所提供的物质和服务。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要求充分考虑不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意在(   
①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③坚持经济效益第一,着力厚植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企业生产的原材料从国内购买,产品在国内加工,销售渠道在国内。这种在国内进行分工合作、相互贸易的经济体系就是“内循环”。受国际社会大环境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由此可推断(       
①我国应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
②我国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③消费和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④我国经济增长由内外循环拉动转变为内循环拉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指出,围绕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的目标,开展主体跨界融合、要素跨界配置、业态跨界创新、利益跨界共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列属于促进乡村产业间融合发展的举措是(   
①宽带进乡入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②完善原产地认证标准,打造农产品优质品牌
③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开展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④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一   世界主要经济体二氧化碳净排放量


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   全球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



注:我国正努力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实现碳排放目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适应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需求.河南省对农民工采取“定点十分散”、“长期十短期”、“线上十线下,,等培训模式,帮助大量农民工实现精准就业。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亿元,扶持4.3万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14万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专注实业,推动主业转型升级,由实体经济创造出的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占比都在90%以上,坚持创新引路,简政放权.招贤引才,搭建更加开放公平的发展平台;信阳市着力打造宜居城市,大力加强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对困难群众实施政府兜底保障,省政府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贴水平,2021年上半年,全省共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资金40亿元,惠及400万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保障网更密。从“有保障”到“覆盖全”,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知识,分析河南省是如何通过推动全面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0年10月1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公布了4-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及相关数据。

指标(%)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0.850.650.951.151.051.5
生产指数(%)53.753.253.95453.554.0
新订单指数(%)50.250.951.451.752.052.8
新出口订单指数(%)33.53.5342.648.449.150.8
进口指数(%)43.945.34749.14950.4
从业人员指数(%)49.149.447.149.349.449.6

   采购经理指数(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制造业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制造业PMI低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涉及新订单、生产、就业、新出口订单、进口等方面。

材料二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外部环境面临很大不确定性,简单地依赖国际大循环已经不足以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建立正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专家指出: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对于解决多年存在的弊端将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能有效推动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条块分割、物流不畅、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在数控机床、芯片、传感器等高端技术领域仍然有明显的短板。从全球供应链来看,相对处于低病的制造和原材料生产最容易受制于人。着重于“国内大循环”,离不开高端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引领。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10 .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出,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所以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因为(     
①实体经济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发展的基点②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③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根本④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8-24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