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从钢铁、石化、建材等工业行业,到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再到交通运输、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覆盖生产生活方方面面。2023年,我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设备更新需求,蕴藏巨大的市场潜力。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此举意在(  )
①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共同富裕
②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
③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
④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制造业强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4更新 | 52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政治模拟试题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2023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6万亿元。其中,出口4.04万亿元,增长3.9%。

材料二   近年来,广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广东擦亮广交会“金字招牌”,与世界各地的展览会和商协会进行合作,积极推进品牌国际化;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投资中国年”等招商活动,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展运输服务贸易,推进商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做强一批航运物流、建筑工程、跨境旅行等传统领域龙头企业;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建设制度型开放试验区;制定并施行《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提出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

(1)概括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广东是如何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决定一国高端制造及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近十年来,我国形成了全球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材料产业体系。

注:我国目前位于全球新材料产业第二梯队,第一梯队为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建材作为建材领域的唯一央企,拥有3.8万名科研人员,26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每年用于科技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保持在3%以上。该企业推行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分类奖励科技成果机制,取得了1.8万项有效专利,入选为首批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建材坚持协同集成创新,联合多个央企、科研机构打造首个国家原材料行业双碳公共服务平台,与山东大学合作打造了国家级人工晶体“双创”基地,已有20多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链协同发展新体系。

近年来,中国建材突破了高性能碳纤维、浮法玻璃等一系列高端材料技术壁垒,实现了航空航天、重点型号装备等关键材料的自主保供,以科技创新助力我国新材料产业自立自强。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建材是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助力我国新材料产业自立自强的。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10周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更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越来越多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正在从开放末梢转身开放最前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陕西省依托中欧班列焕发新活力,2022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同比增长41%;河南省全力打造陆上、空中和网上三条丝绸之路,联通了196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2200亿元;云南省利用中老铁路打开了对外开放的黄金大通道,开通两年来,已累计发送旅客超1190万人次、货物超1600万吨......

2022年,中西部地区外贸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13年的12%提升到18%。其中,郑州、重庆等城市的外向型产业年均增速达到30%左右。

有人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是中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举措。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23-05-30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今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不断提速,数字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如电子商务、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业态与生产融合发展,打破了传统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的时空限制,形成“线上下单预订—线下组织生产—物流运输派送”模式。截至2022年7月底,通过智能化改造,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高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

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迈向全面扩展期,主要指标如下。

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7.8

10

预期性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

14.7

45

预期性

全国网上零售额(万亿元)

11.76

17

预期性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万亿元)

37.21

46

预期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原因。
6 . 在2022年的夏天,黔东南台盘“村BA”火爆出圈。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黔东南台盘提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并推出“村BA”系列篮球比赛。这既折射出了黔东南地区乡村治理的重大进步,也呈现出其文化振兴的图景。“村BA”折射出(     
①乡村治理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实现乡村振兴
②以经济思维举办文化活动,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
③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大新媒体运用,树立“村BA”品牌效应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体育赛事与民族文化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24更新 | 1035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政治试题
7 .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我国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这将(     
①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地位平等、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
②打破就业界限,拓展就业新空间,取代传统就业方式
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催生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
④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中国全力克服疫情影响,为世界奉献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材料一   近零排放、5G+8K电视转播、智慧观赛等技术在冬奥会上得到广泛应用。乘冬奥之风,冰雪制造、冰雪服务、冰雪人才培养等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冰雪运动热潮也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冬奥为引领,张家口市崇礼区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如今直接或间接从事冰雪产业和旅游服务人员达3万多人。京津冀之间连通更加便捷,城市设施更加完善。冬奥会前后,中国滑雪用品海外销售额大幅增长,许多国际顶级冰雪基础设施和装备公司产品也进入中国市场,让世界感受中国发展的脉动,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材料二   某大学发布的《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报告》利用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剖析了中国冰雪产业的结构与特征,衡量和预测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态势和趋势。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和权重设置如下图。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举办冬奥会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新发展理念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4-22更新 | 3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二模)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材料一   


注:前瞻预计,未来“十四五”期间,数据经济将有望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速增长,到2026年达到9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有望超过65%;目前,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美国为68%,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47%;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美国为13.5万亿美元,我国仅为5.2万亿美元。

材料二   数字时代来临,数字技术有效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促进发展智慧乡村、数字农业、创意农业、智慧旅游等。通过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既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近年来农村电商较快发展,2021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9549.3亿元,同比增长21.6%。“直播带货”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平台,拉近了农民与市场的距离。此外,数字技术还为乡村教育赋能,通过线上共享教育的形式,以较低的成本向乡村输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1)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数字经济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0 . 为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61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100亿元。该预算资金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影响可能是(     
①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
②种子技术攻关突破→农产品种植效率提高→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消费能力提升
③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农民素质提升→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
④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扶持易地搬迁→剩余劳动力转移→城乡均衡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