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1 . 下图为2021年我国利用外资同比增长图,由此可以推断出我国(     

①服务贸易实现了顺差,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②东、中、西部利用外资全面增长,区域分布广泛
③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④利用外资总额增长,质量提高,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6-03更新 | 72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教育集团 2022届高考仿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四)
2 .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这一目标首先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实现这个增速目标,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就有基础,经济运行就能保持在合理区间。其次,考虑同近两年我国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十四五”规划虽然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但要求保持在合理区间。这表明了(     
①坚持发展是第一目标,保持经济在高位稳定运行
②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目标,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③稳定发展是大局,经济发展向好的大方向没有变
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发挥就业对稳定的支撑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2-05-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是(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③完善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巩固政府举办慈善事业的主体地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16更新 | 146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2022届高三零诊文综政治试题
4 . PMI是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Managers'Index)的简称,是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PMI荣枯线为50%,如果PMI大于50%,表示经济上升,反之,则趋向下降。2021年10月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稳中有升,平均值为50.1%,下列对此推导合理的是(     
A.①制造业持续提并②消费水平提升
B.①产业结构优化②制度成本下降
C.①制造业持续提升②PMI得到提高
D.①就业市场低迷②消费水平提升
5 . 据统计,2021年,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1万户,同比增长23.3%,较2019年多2.5%,高于同期新设企业总体增速10.8个百分点。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逆势增长得益于(     
A.新发展理念日益见效,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推进
B.超大规模市场具有极强吸引力,企业经营风险低
C.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外商投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D.产业技术基础良好,产业链供应链跃上世界高端
2022-05-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2届高考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2022年,我国各省采取多项财政惠农政策,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例如:

地区补贴政策
河北拨付2022年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1.06亿元。补贴发放对象为实际种粮农民,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以及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企业
山西农机购置补贴,补贴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购置农机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安排资金4.11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建设高标准农田280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补助1500元/亩
黑龙江按照现定开展耕地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式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试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式自主经营的农户,初步暂定新增耕地轮作试点每亩补贴150元,最终以中央财政核发标准及省政府认定补贴额度为准
河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豫南等地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流行高风险地区开展小麦病害统防统治,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财政惠农政策对保障粮食安全的积极作用。
7 .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今年GDP增长目标5.5%左右和稳经济、保就业,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六稳”“六保”之首的就业问题,仍然受到今年全国人代会的高度关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过程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技能
③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⑤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
A.①-⑤-②-③B.③-④-②-⑤C.④-②-⑤-③D.②-③-④-①
8 .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议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落实大食物观应当(     
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
②变革农村经营方式,为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提供根本动力
③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农业生产结构
④拓展更丰富的生物资源,逐步取代传统农产品资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近年来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国际市场的波动对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2022年4月12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李荣灿赴华中农业大学和洪山实验室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特色优势,在基础创新、卡脖子技术装备自强自立等多方面展开技术创新,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上实现更大作为,解决好老百姓餐桌需求,辐射全国。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要促进农业科技振兴的缘由。
2022-04-2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2届高考三诊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尊重基层实践创造,持续、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谱写农村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材料一   我国农村的改革发端于农民的实践创造。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将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到户,激发了承包者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实现大丰收,这一做法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并被推广,由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村民自治、乡镇企业、专业合作社、土地经营权流转……一大批农民的实践创造不断涌现,使乡村治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立足国情农情,在总结农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材料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进入新世纪,村办企业因污染问题相继被关停,村子的发展遭遇困境。为此,村干部提出了从农家乐做起,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但面对群众的犹豫观望,村干部带头领办农家乐,并通过创办村民夜校,或外聘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或邀请乡贤和商户现身说法进行启发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同时,将诚信作为立村之本和经营之基,设立“道德讲堂”、建设“明理堂”、打造“村史馆”,为产业振兴塑魂立型……一系列的举措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截至2021年,袁家村集体经济收入过十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过十万元大关,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1)亿万农民是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动力。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袁家村的成功实践表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请你为促进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