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菌草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草本植物,其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保水保土,也是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来自中国的菌草漂洋过海,已帮助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缓解了所在国家和地区贫困、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被亲切地誉为“中国草”“幸福草”“太阳草”。这则见闻最适用于说明的主题是(     
A.践行天下大同,助推区域一体化B.参与全球治理,主导国际事务
C.提升国家实力,享有更多话语权D.聚焦发展民生,彰显大国担当
2 .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本质规定,“天下为公”则是中国古代哲人的大同理想。现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将本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价值取向。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相同的文化基因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④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3年6月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通过所谓的“终止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法”,声称中国利用发展中国家地位是为了逃避国际责任,即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通常高收入国家被称为发达国家,其余皆为发展中国家。按照此标准,中国无论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是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缴纳额度,所作贡献都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1)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批驳“中国利用发展中国家地位是为了逃避国际责任”。
(2)某西方政客声称中国是发达国家,其推理过程如下:
2022年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一、第三和第四的都是发达国家,
所以,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前四的都是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
所以,中国是发达国家。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该西方政客推理的错误之处。
4 . 习近平用典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对应一致的是(     
①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④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的生效与实施,将极大地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弥合疫情对东亚产业链的冲击,也将为多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树立样板,为疫后的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动力。下列对RCEP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有(     
①能够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能够为各成员国家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提供新的平台
③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
④有利于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9-29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华大地上,历来崇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生命一体观念。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2021年10月12日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弘扬了一种尊重国际规则,以多边主义促进合作的主旋律,强调在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兼顾雄心和能力的环境保护目标,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全球生态治理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综合论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论证合乎逻辑,条理清晰;⑤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2-03-18更新 | 47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2021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上发表特别致辞,强调面对世界错综复杂的问题,解决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符合多边主义的做法有(     
①厉行法治,维护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②对话协商,摒弃意识形态差异推动零和博弈
③互利共赢,推动合作以消除各国发展差距④互尊互谅,加强战略沟通以增进政治互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苗对人类最终战胜疫情具有关键作用。疫情爆发后,中国疾控中心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2020年10月8日,中国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2021年2月3日,应世界卫生组织方面请求,中国宣布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截至2021年5月,中国已陆续向8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5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同时,积极发挥产业链优势,支持和协助其他国家在华或在当地加工、生产疫苗产品,助力提升全球产能。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大力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
9 .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流喧嚣,中国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抗疫外交为主线,同步抗击新冠病毒和国际政治病毒,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大力倡导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这说明(       
①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②中国超越意识形态偏见,通过协商谈判化解分歧
③中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努力深化全球务实合作
④中国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2020年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目标。上述成效的取得(       )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
②将赢得世界各国对我国的赞赏和认可
③能够展现负责任、有效率的大国形象
④可以促进世界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