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十几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涵不断深化拓展。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这一理念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丰硕成果,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落地生根,给世界带来的是繁荣稳定的巨大红利,创造的是扎扎实实的民生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利己主义和保护主义,打破了个别国家唯我独尊的霸权思维,反映出中国对人类发展方向的独到见解,对推动各国团结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中国的前景与人类的前途”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底,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年来的丰富实践进行了系统阐述、全面概括。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我国已经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在卫生健康、人与自然、网络、海洋等领域开展了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文明互鉴明确了努力方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有人认为: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虚无缥缈的,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相关知识反驳该观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贡献者,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发展,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迄今,中国已向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数量名列第一;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减贫人口占全球70%以上;中国切实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让共同维护安全、合作促进安全的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世界银行有关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1)结合材料,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的知识,说明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重大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与联合国的相关知识,以“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②正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严禁抄袭给定材料;④200字左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23年1月1日起,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不再享有政策补贴。面对技术、制造、设计和成本领先的中国电动车企,欧盟为了扶持自己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一方面诸如法国、德国等多个欧盟国家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另一方面,2023年10月初,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正式启动反补贴调查。欧盟通过抽签方式确定中国三家车企成为反补贴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产自中国的九座及以下纯电动乘用车,调查期限为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

材料二   2023年11月,第九届欧洲论坛在布鲁塞尔和上海双会场连线举行。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不仅关乎中欧双方,也具有世界意义。中方呼吁,中欧双方要加强沟通对话,致力于增进互信,加强协调行动,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各自国际公共产品和务实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更多惠及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欧盟在新能源汽车问题上的双标行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中欧加强协调行动,妥善处理分歧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会晤中指出,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双方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即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

习近平主席深入阐述了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表示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在经贸及科技领域,习近平主席呼吁美方严肃对待中方关切,采取行动,取消单边制裁,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拜登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中冲突并非不可避免,一个稳定和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中国经济增长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世界。拜登总统表示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欢迎双方各部门各层级开展对话,愿继续同中方保持开放坦诚的沟通,增进了解,避免误解,管控分歧。两国元首同意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开展禁毒合作,恢复两军高层沟通,明年早些时候进一步大幅增加航班,扩大教育、留学生、青年、文化、体育和工商界交流,等等。

(1)结合材料,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知识,比较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的异同。
(2)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对中美关系进行评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2022年1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四点看法:一是要秉持正确认知。中方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支持欧洲团结繁荣。希望欧盟机构和成员国建立客观正确的对华认知,超越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立,超越制度对抗,反对各种形式的“新冷战”。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中欧应该以建设性态度保持沟通协商,关键是尊重彼此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特别是尊重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不干涉对方内政,共同维护中欧关系的政治基础。三是要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双方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市场、资本、技术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环保、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增长引擎,共同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可靠,共同反对搞“脱钩断链”、保护主义,共同反对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四是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中欧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可以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合力应对挑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四点看法”。
2023-08-06更新 | 177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横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模拟练习政治试题

7 . 2020年初,武汉突然暴发新冠肺炎疫情。随着疫情向世界各地扩散,全世界陷入一场公共卫生危机之中。疫情为各国交往按下了“暂停键”,但中国外交并没有止步,而是逆势前行,开启了以电话、书信、视频为主渠道的“云外交”模式。

在国内疫情暴发时,中国政府一方面以大无畏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在短期内取得了抗疫重大胜利;另一方面,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及时通报疫情,开展防疫抗疫的合作。当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大流行时,中国不仅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经验,以及应对疫情蔓延、稳定世界经济的中国方案;而且努力为疫情严重的国家提供及时而必要的医疗物资援助,还向一些国家派出医疗队给予直接人力抗疫支援,为世界范围内的全球抗疫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此次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国在外交上立场坚定,彰显了中国大国外交的效率和魅力,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如何认识我国外交在全球疫情中“逆势前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间,中美关系在双方的努力下,取得了历史性重大发展,也经历了极其复杂曲折的进程。2018年,中美贸易战不仅打到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而且两国40年关系的根基也出现了动摇。美方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言行接连不断,华盛顿对中国“战略竞争者”的新定义正在走向政策层面。在中美关系全面进入深水区的时期,2018年12月1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与重大调整的过程之中。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要构建更加自信、从容的外交战略,并以更加主动、建设和积极的态度,凝练中国的利益需求,并逐渐塑造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国际环境。因此在中美关系的转型期,我们要意志坚定,不惧中美关系看来已不可避免的变化,敢于并善于斗争,逐渐推动中美关系形成新的稳定。


请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在推动中美关系形成新的稳定中应如何作为。
2019-06-18更新 | 3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上饶市六校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上饶市一中、上饶市二中、上饶县中、玉山一中、余干中学、天佑中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