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他强调:“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论断表明(     
①不同文明的斗争性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②不同文明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世界文明的特征
③不同文明包容共存符合全球文明的发展规律
④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可改变各国的固有联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

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邓小平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习近平

以上论述共同反映出(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②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与方向
③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基本规律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境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曾这样描绘未来社会不同于以往社会的显著特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这说明实现共同富裕(     
①有利于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②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最终社会形态
③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自发实现的
④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0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由此可见(     
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积累和文明积淀
②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要从中国具体实际、中国国情出发
③“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
④党完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3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范畴,指的是人类从“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的总体历史过程,人类社会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这个东方落后国家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的一条“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也是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这一条道路(     
①成功开创了先进制度“反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②需要吸收和借鉴一切能够促进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方法
③创造了后发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长期稳定发展的奇迹
④是克服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出的人类现代化道路“创新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29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试题
6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语出《诗经·小雅·北山》)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的土地制度——“土地王有制度”。 据传,西周时期,王室把土地划分为一块一块,每块又划分小块,形若“井”字,称为“井田”。实行“井田制”,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到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鲁国率先实行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史书上称之为“初税亩”。 由“井田制”转为“初税亩”(     
①缓和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②使社会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③适应了鲁国土地占有关系的新变化   
④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9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文综试题
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人民的幸福线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中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D.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2023-12-14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文科综合试卷
8 . 邓小平同志指出,如同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一样,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这段话正确地反映了(       
A.一些国家、地区或者民族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模一样的
B.任何国家、地区或者民族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都是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D.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都是由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的
2023-1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     
①回看走过的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比较别人的路,充分了解世界各国发展的相同轨迹
③远眺前行的路,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审视自己的路,立足强国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习近平总书记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那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列著作。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习总书记的故事蕴含的道理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内在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②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③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④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执政为民当作初心使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