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20-21高一上·湖北荆州·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劳动工具的进步和实践活动的深入使人类从能获取和增加天然产物发展到能加工天然产物,促使人类从蒙昧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恩格斯指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

材料二   在古罗马时期,罗马人一旦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奴隶主总让奴隶戴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最强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士,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同野兽打斗和互相攻杀,供自己娱乐。这种角斗极其野蛮残忍,角斗的结果是角斗士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个人。

材料三   所谓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者实行政治统治的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1)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的标志有哪些?
(2)分析说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1-03-12更新 | 43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统编版必修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
2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掀起了“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是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最优样态。但原苏联以及东欧这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经济一落千丈,社会矛盾激化甚至战乱纷纷。而90年代以来我国大改革大发展,坚定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我国在制度建设上不能借鉴西方国家
②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③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无论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终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     
A.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
B.阶级的产生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C.每次社会更替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D.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4 .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经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B.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改进
5 . 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依次更替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②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③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终阶段④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     
①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的总和 
③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 ④政治法律机构、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从一定意义上讲,石器决定原始社会形态,青铜器决定奴隶社会形态,铁器决定封建社会形态,蒸汽机和电力决定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指出了(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生产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D.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8 . “顺理而举,异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才能发现社会历史的秘密所在。



(1)根据上述关键词,描述社会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以“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为主题,撰写一份演讲稿提纲。
20-21高一上·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9 .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形态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阻碍生产关系发展
②只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就不会灭亡
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④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议会制、总统制,但是都未能成功。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1978年,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1年我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当代——“朝着梦想继续前进”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将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到“朝着梦想继续前行”,我们分别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2)结合材料,请你谈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3)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社会前进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