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生产力基于“数据+算力+算法”定义世界,劳动者转型为知识创造者,能量转换工具升级为智能工具,数据成为除能源、资源、资本等之外的新生产要素。下列选项对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①生产资料分配方式将更加倾向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②数字经济将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和主线
③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脑力劳动者将成为知识创造者
④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满足自己的发展和享受需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下表是2021年我国外出农民工的地区分布及构成情况。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按输出地分

规模(单位:万人)

构成(单位:%)

外出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

跨省流动

省内流动

跨省流动

省内流动

合计

17172

7130

10042

100.0

41.5

58.5

东部地区

4636

700

3936

100.0

15.1

84.9

中部地区

6320

3578

2742

100.0

56.6

43.4

西部地区

5582

2669

2913

100.0

47.8

52.2

东北地区

634

183

451

100.0

28.9

71.1

①我国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状况       
②东北振兴让东北民众有意愿留在省内发展
③在中西部,选择省内务工的农民工占比提高       
④东部地区开放程度制约了农民工跨省流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明确跨省异地长期居住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均可以申请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助于(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②降低患者医疗风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③减轻参保患者负担,切实维护群众医保权益
④健全完善医保制度,解决人民群众突出关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商圈分布在老城区,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消费者经常为行车与停车犯愁;很多商圈盲目跟风,一味追求国际化形象,引入的国际品牌大同小异,致使传统商圈吸引力不断降低,亟需转型纾困。

智慧商圈,是建立面向消费者、商业企业、政府部门的智慧应用服务体系,具备数据获取、交通引导、信息推送、移动支付、物流配送、公共服务等功能,实现业态融合互补、设施智能高效、功能便利完备的商圈。

在广州智慧商圈,想要停车,打开小程序即可查看附近的“剩余车位”;搭建的VR全景地图、智能导购、虚拟试妆镜等智慧应用和新型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化服务和科技互动新体验,推动广州新型消费比例从38%提升至72%,消费者满意度达94.1%,商业消费活力提高智慧商圈自带商户小程序,实现商户广告招牌更换、室内装修申报线上办理,办事“只跑一次”。在做好数据脱敏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对消费数据、游客画像进行分析评价,为商家业态调整提供参考,商户满意度达到92.5%,商业氛围提档升级。未来,智慧商圈的效益将辐射全国,成为激活经济新引擎。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传统商圈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传统商圈向智慧商圈转型对激发我国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
2023-03-30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要聚焦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和卡点,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

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从制度规则入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举措。需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我国城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达到62.7%,第三产业成为就业最大“容纳器”;重点群体就业平稳,十八大以来,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增值2.9亿人;累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5501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768万人。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22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万人,三分之二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实现脱贫。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要坚持立破并举。
(2)结合材料二,请你围绕“道路自信”这一主题写一篇就业成就简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知识运用准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200个字左右。
2023-02-04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此,要加强战略布局、突出重点环节,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体系。这说明我国(     
①不断保障人民基本政治权利的实现
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③以粮食安全为改革与发展的落脚点
④完善治理体系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19更新 | 433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13657亿斤),比2020年增加1336万吨(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国累计进口粮食16453.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8%,相当于我国粮食产量的24%,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一方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同时针对土地种植作物单一影响土地质量的问题,采取休耕,轮耕,轮作等方式方法恢复地力。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农业设施化、机械化、数字化建设,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尤其要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突破种业方面的瓶颈,如玉米和大豆等种源虽然可以自给自足,但单产只是国际上最好种源的60%左右。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2022-05-2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在校生,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当前,全国技能劳动者约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

材料二   技能报国,人人出彩。职业教育书写了许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故事一小陈毕业于某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在一家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担任项目调试工程师、部门主管。他主持开发的几项新型专利技术,拓展了产品应用空间,带动了公司往航空航天、医疗等机器人应用领域发展。
故事二小刘通过在某职业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学习,学会了改装收割机、安装农机卫星导航系统、操作植保无人机等。现在,他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机能手、种粮大户,并带领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故事三小林毕业于某旅游职校,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让她从一个拘谨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落落大方的优秀导游。深受游客欢迎的她,现在年薪逾10万元,家里的小土房也改建成了三层楼的大房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1-06-11更新 | 5395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海拉尔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3月22日,乌兰察布市总结分享了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七条宝贵经验:

一、办好民生实事、惠民工程。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建成多个城市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城市规范化社区。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

二、脱贫攻坚突出精准方略,狠抓政策落实。创新实行的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和“互联网+分级诊疗+家庭签约医生”健康扶贫模式,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三、着力推进产业跨越发展。强力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落实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化工医药等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大数据、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四、加快城乡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五、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被评为2020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六、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瓶颈,推动城市扩容,盘活存量工业用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七、坚持扩大开放,借助好外力。举办中国农产品加工投洽会,正在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着力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乌兰察布市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原因。

10 . 社会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与公共消费两部分构成。一般来说,公共消费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发生的、具有消耗性质的公共支出,包括政府自身消费和社会性消费。与公共投资不同,公共消费是公共支出中不能带来新价值,或不能实现增值的部分(如图)。由于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公共消费率高低不一。(如图)近年来,各级政府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增加公共消费支出,带动和牵引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何要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支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