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工作是党必须回答好的课题。如今,集干群沟通、群众监督、民主管理、政务点评、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领导留言板,涵盖党务、政务、服务的党建数字化平台,整合百姓呼声、问政政府等网上服务功能的平台,都使“互联网+党建”持续深入推进。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走在时代前列,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能否通过互联网联系群众成为检验党的性质的试金石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8更新 | 274次组卷 | 3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心中最牵挂的是困难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人都不能掉队。习近平说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4-01-29更新 | 245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文)
3 .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一系列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兜牢民生底线。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上调4%,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和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均得以提高。这表明(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全链条、全民的民主
②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民生福祉
③我国政府应承担更多职能,促进社会发展
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以来,美好生活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高频词。美好生活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高频词的原因是(       
①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③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人大代表说,准备提案前期调研必不可少,调研不能是会前“一阵风”,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必须要花些时间精力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代表责无旁贷。可见,当好人大代表(       
①需要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②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执政为民
③要审慎行使自己的提案权,反映民意
④要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久久为功”出自《史记·礼书》,讲的是做事要持之以恒,使而不含,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是一种做事态度,早在1989年1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群众》一文中指出:“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2021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


(1)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说明促进共同富裕怎样做到“久久为功”。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百年前,旧中国劳动人民普遍贫穷、民不聊生;百年后,新时代人民群众共享小康、富裕富足。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选择了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


(2)时代变迁,初心不改。请以“中国共产党一定能答好‘共同富裕’这张答卷”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选择一个恰当的哲学观点;②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③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④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⑤150字左右。
2023-01-0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7 . 2022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这体现了(     
①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国的真正执政者       
②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其(     
①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与时俱进
③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       
④能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摒弃个人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从“房住不炒”定位到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从住房保障到供应体系建设,从易地搬迁扶贫到棚户区改造……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安居冷暖,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全面部署、躬身推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④发挥先锋队性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04更新 | 237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凝练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个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明确思路,努力进取。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文件指出,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全面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改进乡村治理等,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性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依据。
(2)结合材料,从党的领导方式的角度,说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