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2023年上半年,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某市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部署了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用药和非法添加行为……由此可见(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②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③我国现阶段的工作以坚持科学立法为中心       
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29更新 | 588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我国拥有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很多古代法律和经典判例给现代人以启迪。例如南宋时期,法律对女儿所能继承的财产份额作出规定:“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宋朝两个家庭结成亲家,在新郎新娘成亲之前,双方要交换婚帖。其中女方的婚帖会写明:出嫁女子的排行、芳名、生辰八字,还有很重要的一栏,是清清楚楚列出陪嫁的嫁妆。婚帖就是婚前财产证明。将来万一夫妻离婚,或者出于其他原因,要子改嫁,这婚帖上的嫁妆,妻子是可以带走的。这给新中国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借鉴。这表明(     
①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②宋朝出嫁女子对婚前财产事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③我国南宋时期的女性已经拥有其父母财产的平等继承权
④法律法规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华法系萌芽生长、发展成熟于中华大地,为数千年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作出重要贡献。它具有维系“大一统”的国家格局、价值规范相向而行、“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法律原则、强化吏治且从严治官等特征。这说明(     
①制定法律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             
②中华法系旨在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③我国具有重视民生的法治传统                    
④要加强中华法系研究,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18年以来,我国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通过宪法修正案,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定法律47件,修改法律111件次,作出法律解释1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52件;编纂完成民法典;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渠道,立法生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上述做法(     
①完善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③体现了坚持人民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④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 . “三苏”指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三苏文化中“法须合礼顺情”“以法活人”“因法便民”等主张,同我国当代法治所遵循的维护人民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这启示我们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要(     
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让法律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和接受
③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5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二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6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建设法治社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作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布局,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有助于法治国家建设的早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需要(     
①让宪法实施成为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④把法治和德治结合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7-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供货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李某按照张某的诉讼请求支付购货款。这表明(     
①法具有社会职能
②人民法院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③法具有政治职能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王安石在(周公》中说道:“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下列关于“法律”说法正确的是(     
①法律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功能
②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③法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④西周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7-0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高一(2)班同学学习“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时,对法律发展的历史和法的作用很感兴趣,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礼法相互为用,实现社会综合治理是中华法系最鲜明的特征
D.国家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犯罪行为体现了法的社会职能
2023-06-30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新成就。立法工作围绕重点领域展开,如以编纂民法典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强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目的的立法;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就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加强立法;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立法,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发挥了立法对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政府工作全面纳入了法治轨道。围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一总目标,司法体制改革聚焦制约司法公正、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体制性障碍,完成了讨论很多年但没有着手的改革。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享有如此充分的经济、社会、文化及政治权利。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法治体系建构,推进全球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简要概括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