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制定,二是认可。下列属于国家制定法律的有(       
①国家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习惯以法律效力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对专利法进行修改的决定
③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④使遵守公共秩序等传统美德成为法定义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华法系萌芽生长、发展成熟于中华大地,为数千年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作出重要贡献。它具有维系“大一统”的国家格局、价值规范相向而行、“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法律原则、强化吏治且从严治官等特征。这说明(     
①制定法律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             
②中华法系旨在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③我国具有重视民生的法治传统                    
④要加强中华法系研究,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18年以来,我国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通过宪法修正案,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定法律47件,修改法律111件次,作出法律解释1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52件;编纂完成民法典;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渠道,立法生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上述做法(     
①完善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③体现了坚持人民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④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 .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关于中华法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②强调礼法结合 
③认为君主权威在法律之下 ④主张法治优于“君主之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是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础,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中华法系不但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中华文明圈国家的法制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关于中华法系发展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发布法律
B.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主要强调礼法结合
C.中华法系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D.宋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传承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法”在我国古代写作“灋”。这是一个会意字,左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右上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是非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会用角去抵触理屈的人。由此可见(     
①在国家治理中法具有一定的社会职能             ②法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社会规范
③在古代,法已超越阶级只为正义服务             ④法律是靠社会道德保证实施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表明法律(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C.只规定了公民的权利
D.由中国共产党保证实施
2021-08-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政治试题
19-20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设梦想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  )
①法治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③他们试图移植的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
④一国法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建设法治社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作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布局,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有助于法治国家建设的早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需要(     
①让宪法实施成为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④把法治和德治结合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7-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法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有(  )
①政治职能②军事职能
③社会职能④管理职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