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98 道试题

1 .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多选)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展开。下列行为与之一致的是(        )
A.人民: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B.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C.法院:推进公正司法维护正义
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需要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此举的目的在于(        )
A.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B.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
C.普及法治知识,提供学生政治敏锐性
D.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学生法治观念
3.在关于“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讨论会上,李同学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须充 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听了李同学的发言,王同学接着说:“比如:在立法方 面,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科学立法,健全和完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在执法方面, __________;在守法方面, ______ 。”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将王同学的发言补充完整。
4.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中,有哪些机构或部门参与,请在A、B 处填写机构或部门?
有中共中央、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 、人民群众等。
(2)在这一过程中这些机构和部门分别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
◆中共中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并就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公开透明,依法行使权力。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群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1)

2 . 法治强国美好生活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大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1.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的《秦律十八种·田律》是一部关于农、林、牧、渔、粮等方面 的法令,涉及林木、野生动植物、草地、河道的保护和关于及时汇报雨量和自然灾害的报告制度,这显示出秦国重视农业和生态保育的一面。这表明(        )
A.我国战国时期已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B.法的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C.法律是封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
2.(多选)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制定B.认可C.原创
3.判断题,正确的填涂 “正确”,错误的填涂“错误”。
(1)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
(2)法律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 ( )
(3)中华法系是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的,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 )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
4.(多选)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发改委对企业合谋操纵产品价格的垄断行为作出处罚
B.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
C.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取缔被国家列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企业
5.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下列案件主要体现法的政治职能的是(        )
A.重庆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黑社会组织者执行死刑
B.《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商合法权益
C.上海市一男子因不配合地铁安检被行政拘留
D.闵行区人民法院依法处理网络名誉侵权案件
6.2023年4月1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高一某班以“每位公民都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为主题进行班级宜讲活动。下列宣传标语契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深入宣传宪法,树立宪法权威B.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C.维护司法公正,匡扶公平正义D.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7.在编纂过程中,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历经了三次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次审议后,均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同时听取中央有关部门、专家意见。民法典草案编纂向社会各方征求意见____
A.满足公众诉求,推动严格执法
B.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司法公正
C.吸取各方建议,提高立法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和期待,在草拟该法律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完成哪些工作?请拟定一份工作备忘录,列出要点并解释理由。____
8.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在刑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启动研究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立法工作。这部法律立法专业性很强,涉及行业领域多,既要立足现状,满足打击需要,也要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和期待,在草拟该法律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完成哪些工作?请拟定一份工作备忘录,列出要点并解释理由。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1)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综合施策科学治理

改革开放初期的厦门,无序开发使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百姓反映强烈。为回应百姓牵挂的贫笛潮污染问题,厦门坚持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依法治湖、藏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为指导,以贫笛潮综合治理为引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针对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调动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实行源头控制、中间减排、末端治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注重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相协调、改善人居环境和发展新质经济相统一,促进“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路径。

今天的厦门,不仅以“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众多美誉而著称,还在数字经济、旅游业和文化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知识,说明厦门是如何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新路径的。

◆集中管辖依法治理

202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意见》的要求,指导各地法院积极推进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改革,探索以流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为单位的案件集中管辖机制;制定、修订环境资源司法解释,发布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及其指导性案例,指导各级法院全面准确适用法律。各地管辖法院探索设立跨市域、全流域的专门化环境资源审判机构,推进涉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三合一”,促进惩治犯罪、赔偿损失和修复环境协调统一,较大幅度提升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热切期许。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人民法院对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诊断政治试卷
4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收到盲人全国人大代表关于“盲人和低视力群体教科书问题”的建议,并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最终专门在法律中规定了一条,国家鼓励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实际,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法工委的做法(     
①问需于民,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       
②助力建设法治中国,扩大盲人的基本政治权利
③创新民主形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④立良法、促善治,维护社会公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某地探索成立全省首家专门办理金融与破产案件的人民法庭,联合社会治理中心等部门,聘请律师组成调解员队伍,形成“内外协同、部门联动、诉非衔接、繁简分流”多元解纷机制,被评为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该工作法(     
①健全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矛盾预防化解机制       
②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③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④筑牢了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 .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全国“八五”普法规划4个专项工程之一。“法律明白人”通常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经过法治培训,能够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带头参与乡村治理。“法律明白人”(       
①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②能够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③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完善了法律援助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6月)政治试题
7 . 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执行……随着支持法院“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的建成,“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诉讼服务理念落在了实处。建设智慧法院(       

①使得所有社会成员遵守和信仰法律
②能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③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效率
④可以确保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种子法执法检查组在湖南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赴常德、益阳、长沙,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院所等开展执法检查,并重点围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农作物良种选育推广、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检查和市场执法等情况与有关人员深入交流,听取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落实种子法情况的汇报。上述材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严格执法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
③全国人大在依法治国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湖南省委、省政府要对全国人大负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蔚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多地明确“轻微不罚” ,让执法有“力度”,也更有“温度”。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典型案例某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对某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厂区内露天堆放原煤,未采取密闭措施,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经查,该违法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危害后果轻微,依据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最终该市生态环境局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实施效果“轻微不罚”对当事人而言,获得低成本改正的机会,有利于纠正自己的行为;对于执法人员和执法机关而言,不在微小违法上投入过多时间与精力,也有利于执法资源向重大案件倾斜,在整体上提高执法效率。
有网友担心,“轻微不罚”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精神不相符合,不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设。结合材料,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10 . 为回应人民关切,最高人民法院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规定》旗帜鲜明地反对借婚姻索取财物,弘扬健康、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通过明确裁判规则,统一案件法律适用标准。发布该《规定》(       
A.规范了政府权力的运行B.建立了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C.确保了司法结果的公正性D.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