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202310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23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初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311人提出的586条意见,另收到来信6封。社会公众主要就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加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爱国主义不仅是“软性”的道德规范,也是“刚性”的法律规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要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上升为法律是遵循宪法规定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机关应当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充分发挥公职人员在忠于国家、为国奉献,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法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法之力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以法之名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将汇聚起无数个实干、追梦、奋斗的你和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行。

请从《政治与法治》角度,结合材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怎样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两会”重头戏。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与以往基本一致。第一步,国务院报告起草组首先进行调研,形成报告初稿;第二步,报告起草组将报告初稿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发到全国党政军群各大单位并召开由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专家学者等参加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形成修改后的报告:第三步,国务院总理正式将报告提交全国人大,接受代表审议。经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后的报告,是国务院及各地区各部门今后工作的“蓝本”。

材料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依法治国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方针贯穿人大工作实践。将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纳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日常工作中,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人民性,确保法律反映人民意志;必须坚持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开展工作,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释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彰显的制度优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的知识,分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作用?
2024-01-26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使依法带娃有了法律依据,该部法律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划分和规定,提高其可执行性、可操作性。

材料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1)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依法带娃实施。
(2)为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和落实,请你为社区提供两个可行的活动宣传形式。
2023-09-20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就拥有竞争优势,谁就能更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为此,我国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继出台了“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等一系列司法措施,打出了一套助企纾困解难的组合拳。各地法院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相关法律条款,对于一些资不抵债但又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充分发挥破产制度的作用,进行后期挽救,使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能公平的竞争,相关部门从源头上防止有权就任性,坚决防止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据统计,2022年内蒙古司法厅为企业挽回10多亿损失,贵州全省各级法院共计帮助挽救企业103家,化解债务1292.17亿元,为1.35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材料二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在新的起点上标注全面依法治国新方位。


(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请你从青年学生的角度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人人有责”为主题,拟一个活动方案。要求:阐明活动的目的;活动方案的设计要紧扣主题;字数150字左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支串带火一座城,凭着“烤炉+小饼+蘸料”的烧烤灵魂“三件套”,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化身美食文化的最新IP,全国游客涌入淄博打卡。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淄博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2000%。大量外地游客来品尝烧烤,给淄博带来活力的同时,城市管理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社会治安怎么加强?城市卫生如何维护?短斤少两怎么避免?矛盾纠纷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关系到游客的安心与舒心,更关系到淄博烧烤能否实现从“爆红”到“长红”。

淄博烧烤既需要“人情味”,又需要“法治味”。淄博市需要用法治方式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规范围绕烧烤产生的旅客运输、宾馆住宿、旅游观光、购物饮食等一系列经营消费行为,完善服务细节,加强日常监管、行业自律,强化规范引导和严格执法,不断营造公平公正的经营和交易环境,为游客持续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持续吸引八方来客,推动淄博烧烤在法治赛道上“长跑”“长红”。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相关知识,说明“法治”应如何助力淄博烧烤实现从“爆红”到“长红”。
2023-07-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生态文明及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及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变化。

近年来,我国全面构筑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在生态环境立法方面,我国通过加强环境立法,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改革的部署,使改革举措于法有据。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国家层面的生态环保法律得到了全面的重构。同时,我国环境司法体制、机制加速改革,推动出台一系列重要司法解释和政策,织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我国还积极推进环境执法体制改革,强化环境行政执法手段,常态化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法治成果,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在立法过程中,从前期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到人大常委会依法定程序立法规划,再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可谓十年磨一剑。该法的出台开启了我国家庭教育的新纪元,把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由过去的“家规治家”向“依法治家”转变,实现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使依法带娃有了法律依据,该部法律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划分和规定,提高其可执行性。可操作性。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基础地位,加强法治宣传,引导家长认清责任和义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导务体系、开展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对于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监护人,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予以训诫,制裁和惩罚。多方发力努力构建执行有力的领导机制、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有序投入的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工作成效。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体现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动依法带娃实施的。
(3)为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和落实,请你为社区提供两个宣传活动形式。

8 .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21年我国重拳遏制食品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颁布施行,将节约粮食从道德标准上升到法纪高度。各级政府加强监督管理,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餐饮企业主动引导顾客按需求点餐,提供“小份菜”、餐后打包等服务,消费者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粮食新风尚。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被认为是提高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通过法治建设引领节约粮食新风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立法遵循的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相继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不断推进,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文化领域立法取得重要突破,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社会和民生领域立法大大加强,制定了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医药法等法律,修改了食品安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红十字会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始实施,“民法典时代”正式开启,从市场经济运行到百姓日常生活,民法典的每一条规定无不为人民而书写,被誉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保障的宣言书”“社会生活的百科书”……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永远在路上。


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我国新时代立法是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