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文化交锋与文化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先秦时期,古人习惯席地而坐,在生活方式上以跽坐(跪坐)或盘膝坐为主。当时,如几、案、箱、柜等家具,偏重矮小,注重漆饰。丝绸之路开通后,汉胡有了深入的交流,以胡床为代表的垂足家具,开始进入汉人的生活。镶嵌、髹漆、贴金等工艺,成为家具装饰的主流。家具的变迁(     
①见证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②说明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
③彰显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体现了文化因交流而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孕育出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种“亲仁善邻”的胸襟与智慧,追求和平、和睦、和谐的执着与坦荡,不仅是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所在,也蕴含着能为人类提供正确指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强调“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集“小同”为“大同”,化“不同”为“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分享减贫经验,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引领抗疫国际合作方向,分享抗疫技术与经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一次次务实行动,一个个中国主张,源自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文化基因。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晶”。
(2)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请你以“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紧扣主题,论点明确;②论证充分,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150字左右。
3 . 2021年7月25日,在中国福建福州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申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     
①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
②丰富和拓展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进一步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④促进不同文化在交流中融为一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2-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下边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反对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②我们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应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期3个月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于2022年7月初开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来自意大利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不远万里跨越山海来到中国,展示意大利文化的深厚底蕴,将两国文化交流推向新高潮。举办该展览(       )
①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②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拉近与意大利文化的距离,增强人们对世界文化的认同感
④推动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隔阂,促进两国文化的丰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在2021年10月开幕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上,中国,亚美尼亚、柬埔寨等10国共同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推动亚洲文明脉络探究亚洲文明守护、亚洲文明价值阐释,亚洲文明互鉴,倡导在联合考古,历史古迹保护修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由此可见(       
①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明对话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③文化交流赋予了亚洲文化的价值
④文化交流合作可跨越意识形态的差异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
7 . 人类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主席曾经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正如中国以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习近平主席以茶酒巧喻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旨在阐明(     
①人类文明具有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文明因交流而多样,因多样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③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④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8 . “寻迹羊城——2021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出了距今4000年前的先民遗骸、陂头岭遗址深逾5米的窖穴、广州“最美”有领玉环……展览通过一处处遗址、一件件文物,带领观众走近考古现场,探寻广州记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考古新发现反映了广州当时的社会生活
②文物承载文化内容,引领探寻广州记忆
③展示岭南历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④岭南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9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公元前16世纪,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瓷器。随着制瓷技艺的进步和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塑造,陶瓷被赋予了特有的文化意蕴。隋唐时期中国瓷器开始向外域流传,并逐渐风靡于世界各国。由此可见(       
①文化传播推动陶瓷文化价值共享                           
②价值观深刻影响人们的文化审美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充满坎坷与艰辛,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行稳致远。神舟一号飞行试验的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零”的突破,神舟五号首次一人一天飞天,神舟六号首次多人多天飞天,神舟七号首次太空漫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神舟十三号“天宫课堂”如约举行。

“天宫课堂”先后在北京、四川汶川、香港、新疆乌鲁木齐等地设地面课堂,采取“天宫+地面”的模式,天地连线、实时互动;浮力消失、水球光学、太空“冰雪”、液桥演示等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让青少年感知天地差异,体验宇宙奥秘;通过全球同步直播,让世界听见中国梦想的声音,并通过网络回应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拉近网友与太空的距离。

“天宫课堂”逐渐成为我国太空科普的一个国家品牌,观看完直播视频后人们纷纷表示:要将“我的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把“天宫课堂”打造成为太空科普国家品牌的文化意义。
(2)中国航天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行稳致远。结合材料并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国家正努力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请列举我国在教育领域采取的两项具体举措并闻闻明其主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