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影响?
2024-02-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观题答题模版)
2 .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919年1月,李大钊撰文指出:“这个新纪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后来,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他们发挥了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材料三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1)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应运而生”的?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新生的共和国政权而言,外国媒体和外国人士中,既有友好的,又有敌对的。友好与敌对,共同存在,这应是正常的。

1949年10月3日的英国《泰晤士报》4版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北京报道,说:“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泰晤士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日本的《朝日新闻》等著名世界大报,几乎都在这几天的同样时刻,简单地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生平。

第一个发表专文,热烈赞扬新中国诞生的是英国共产党领袖波立特。新华社全文翻译了文章,并发了通稿。一些地方报纸,如《新华日报》10月1日全文刊登了这篇热情洋溢的长文,该文说:“毛泽东的声音响遍了世界。”

材料二   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简要描述材料二反映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意义。
2021-10-1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