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中国革命的积极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发问,毛泽东看到了“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看到了“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必将形成“燎原之势”,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向。

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邓小平沉着地讲:“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进入21世纪,世界迎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信仰、信念、信心”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3 . 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写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这是从党的20年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宝贵结论。没有这个结合就可能经历失败、饱受挫折。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了“两次结合”。这其中“第一次结合”包括(     
①发表了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的《论十大关系》
②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③结合中国特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④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0-27更新 | 353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表述与这句话相符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0-27更新 | 364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也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要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自信“风景这边独好”的理由是(     
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了指导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正确理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在2021年建党百年活动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
③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实现民族复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
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0-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8 . 《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强调,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2022-10-21更新 | 3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合调研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团的一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亮出了社会主义的鲜明旗帜,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心中点亮理想之灯、发出信念之光,这是共青团最根本、最持久的凝聚力。百年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塑造了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和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

一百年前,一群中国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攻坚克难中用热血与激情点燃了“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火焰,开启了觉醒年代的壮阔篇章。迈入新时代,青年唯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信中国道路、坚守价值追求、坚定文化自信,才能顺利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谱写激昂的青春乐章。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明青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的时代价值。
(2)为庆祝建团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在青年学生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某校开展“忆峥嵘岁月·传红色基因·著青春华章”主题班会。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写一篇班会发言稿。
要求:围绕主题,逻辑清晰;学科语术使用规范;字数不得少于150字。
2022-10-20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Ⅰ)考试政治试题
10 .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③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所在
④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