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百年党史百年奋斗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经过28年奋斗,党带领人民建立起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至此,中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艰苦奋斗,从"一穷二白"中艰难走来,在砥砺奋进中拼搏成长,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答卷。

1.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建立了伟大历史功勋。在编号处选填适当的内容,完成时间轴。
       
思考:根据材料,把①②③的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有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生产力水平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3.对下列表格中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事件和意义(贡献)进行准确匹配。
事件
意义(贡献)
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②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B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有了主心骨
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选)建党百年之际,王同学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复兴之路"展厅,加深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历史的理解。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A.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B.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C.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的历史
D.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2年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请你为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3-09-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一、坚持“五个必由之路”、奋进新的历史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首次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明新时代更加坚定的重要认识,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指导前进道路。

1.习近平总书记概况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其中第一个重要认识是“坚持_______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在一场场历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还在进行考试。在编号处选填赶考的适当内容。
1949年1978年2017年2020年2035年2050年
新中国成立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C.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这一论断强调了(     
A.实践的基础作用B.理念的决定作用C.人民的创造作用D.意识的能动作用
4.习近平阐释的“五个必由之路”,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有学者指出:伟大思想引领伟大事业,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坚持“五个必由之路”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方向。对此,他提出建议:我们要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必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这位学者提出的建议与观点是否一致,并加以分析说明。
(链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5.(多选)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需要人民来创造。这是因为(     
A.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B.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C.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根本力量
D.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决定因素
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人民;
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上述推理存在的问题是(     
A.大项不当扩大B.小项不当扩大C.中项不周延D.“四概念”错误
7.(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自(     
A.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
B.党领导人民在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创造的革命文化
D.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023-02-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2届高考二模政治试题

3 . 一、坚定不可阻挡的步伐

《共产党宣言》如此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1.今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十周年。强国梦,复兴梦,惟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梦想才真正被点燃。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火炬,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初心使命,民族复兴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此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2.小李被《共产党宣言》深深震撼了,对社会形态更替的原因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自主搜集材料,整理出了下列内容。请将社会形态及其对应的生产关系特点进行配对。
A.统治阶级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全部劳动成果,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
B.统治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占有受雇佣者的剩余价值
C.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互助合作
D.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被统治阶级有一定人身自由
E.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互助合作
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
原始社会_____
奴隶社会_____
封建社会_____
资本主义社会_____
社会主义社会_____

3.通过探究,小李得到一个结论: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规律是(     
A.社会形态必须适应地理环境B.经济基础必须适应上层建筑
C.分配制度必须适应所有制形式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这说明改革开放(     
A.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B.使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
C.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D.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其中,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最鲜明的品格。全面从严治党(     
①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②是伟大梦想决定伟大工程的具体体现
③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
④才能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我们党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_________
根据所学内容,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
7.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我们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
8.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10.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相互联系的。(     )
11.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是中国梦提出的十周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今年胜利召开。因此,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假如你是活动负责人,请你为该活动拟定一个主题。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
2023-01-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2023-01-0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一、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______、为______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2.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也开启了新的征程。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是(     
A.基本实现小康社会
B.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创造美好未来所作的贡献,是纯粹的无私的全面的,概括起来,尤为突出的是(     
A.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往来、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B.与世界各国共担责任、主导治理、维护秩序、文明互鉴
C.与世界各国分工合作、贸易畅通、文化认同、互利共赢
5.(多选)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如约召开,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成为互联网热词……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取决于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B.不同的文化之间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C.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D.中国式现代化的建成将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实现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上述表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________(选填:内涵定义或外延划分)
(2)(多选)为探究我国成功的“密码”,一位同学将中美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其比较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比较内容中国美国
A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
B民主特点民主和专政的统一民主只属于统治阶级
C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议会共和制
D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两党制
E国家结构单一制联邦制

7.“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就没有必要深刻分析中国国情。
请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链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022-11-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评估政治试题
7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1.报告指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________________
2.报告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系统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重大命题。综合运用学科内容配对“历史时期”与“党胜利完成目标任务的成功经验”。
历史时期党胜利完成目标任务的成功经验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一切束缚先进生产力和群众创造力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整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B.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人民迸发出极大的生产热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启发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带领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表明我们坚持(     
A.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4.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结果。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带来了历史性影响,产生了时代性意义,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百年历程,许多人和事仍然历历在目,许多呐喊和高歌犹在耳旁。走过风霜雪雨,创造人间奇迹,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这一论断的理解。
2022-11-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金山区世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A卷)

8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在北京召开,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1.《决议》指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______
2.全会强调,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表明我们党坚持(     )
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C.依法执政
3.《决议》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系统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重大命题。综合运用学科内容配对“历史时期”与“党胜利完成目标任务的成功经验”。
历史时期党胜利完成目标任务的成功经验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一切束缚先进生产力和群众创造力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湿饱不足到惑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B.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人民迸发出极大的生产热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人民一起奋斗,东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囵家新征程。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启发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带领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2022-06-1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2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9 .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1)党的十九大报告勾勒出宏伟蓝图,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一路合进,一路凯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一直奔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康庄大道上。在这伟大梦想实现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做到(     
A.团结带领人民勇于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
B.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永葆生命力战斗力
C.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
D.在新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 党的十九大报告勾勒出宏伟蓝图,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2-05-3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