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主协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广东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攻方向,走出了以“现代化”为核心关键词的广东乡村治理新路径: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治理“灵魂”,以“党建+治理”为核心,“互联网+党建”在各地区全面铺开,着力打造基层党建最前哨,积极探索示范创建、“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新载体、新抓手,明确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务监督会员会和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能、议事决策规范,切实保障村民权利,推进省域治理“一网统管”,社会治理“协同联功”,以社会体系为基本依托、提升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推动自然村成立民主议事决策协商组织“村民理事会”,以自治为基,实现全覆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广东乡村治理新路径对基层治理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某地大胆借鉴“枫桥经验”,以“网格化党建”的方式,不断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辖区各个角落,做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通过设立“百姓说事网”“群众说事点”,搭建便捷的议事平台,鼓励群众“说事、议事、主事”,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立“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通过实行“包村法官”分片责任制,及时为群众提供对接立案、全程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推动村里纠纷在村里解决;探索建立党员先锋、村组干部、司法部门、行业部门、乡贤能人、社会力量齐参与的多元共治齐抓共管体系,形成了“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实现了“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探索了新思路、新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基层治理应如何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深圳北站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形成了可供推广的“北站经验”。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站社区考察时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近年来,北站社区党委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大胆探索创新,把支部建在小区上、建在城中村里、建在社会组织上。如今,北站社区党委直接管理的党支部有16个,覆盖各类小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共治力量等不同主体,党员人数364名。北站社区党支部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与居民代表认真商讨,形成了月初向居民公布工作计划,月末通报开展情况和居民问题台账的机制;坚持真心用力为群众办实事,整合各方力量,将原本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城中村创业花园改造成路面硬、设施全、环境美的新社区。党委牵头、居民共治,北站社区基层治理焕发出勃勃生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北站经验”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2024-02-28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冲刺卷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调研广东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乡村治理新格局的成果,广东某校学生深入基层,收集并整理了以下具有鲜明现代化乡村治理特色的“广东经验”。

经验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通过积分制把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创造性地建立道德与制度相结合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经验二成立民主议事决策协商组织“村民理事会”,开辟协商公园、连心亭等阵地,推动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多层次民主协商格局。
经验三规定每年村民代表大会至少开两次并现场直播,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对所有人公开,运用“四议两公开”和“阳光三务”工作制度,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具有鲜明现代化乡村治理特色的“广东经验”对我国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社区基层组织治理效能低下的问题普遍得到缓解,但部分社区干部心态出现变化,不自觉戴上“官帽子”,情感和利益联结“上下摇摆”,给保障基层治理效能带来风险。部分社区基层干部反映,“九成精力投入行政,一成时间联系群众”已是工作常态。江西一名村支书告诉半月谈记者,乡镇每年考核村委会指标有8大项40多个小项,村级组织运转已经与乡镇政府的各项要求匹配。一名街道党委书记认为,在现行工作要求下,事实上已经不允许居委会干部,尤其是社区支书兼职其他工作。社区基层组织悬浮,城市居委会行政化色彩过浓,城市社区面对大量陌生、流动的社区居民,工作日常时期疏于联系群众,乃至放弃群众路线,甚至个别成员由辖区街道直接安排委任,造成居民不满。长期的疏离,也使得群众主动参与意识淡薄,居民自治难以激活,社区居委会倾向于包办一切,而事实上又力不从心,无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针对上述问题谈谈如何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3-09-14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正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前模拟政治试题一
6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依据示例,完成表格内容。
基层治理实践体现的政治道理
A村召开村民会议,就村民文化广场建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决定。示例:实行民主决策,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维护村民的切身利益。
在创建文明社区过程中,B社区党支部发动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清理、关爱老人等活动,更好服务群众。
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意见分歧大的问题,C社区居委会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让居民畅所欲言,求同存异、最终达成共识。
D村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村集体资产租赁情况。
2023-03-30更新 | 36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2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考试政治试题

7 . “邻里中心打造好后,我希望内设阅览室”,“我觉得还要增加老年人活动场所”,2021年12月12日上午,在西湖区桃源街道远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10多名居民代表和区、街道有关负责人,以及物业公司代表等围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起了幸福圆桌会,对建设邻里中心配套设施进行意见收集。在西湖区,这样的幸福圆桌会,每个社区每个月最少都要召开一次,没有身份门槛,没有发言限制,大家提问题、说建议。

西湖区“幸福圆桌会”制度的推行,改变了以往社区居民诉求渠道不畅的状况,使许多矛盾纠纷被发现和化解在萌芽状态。西湖区以“幸福圆桌会”为平台,精准聚焦小区治理中的难点和痛点,从微单元、微细胞抓起,推动重心下沉、力量下沉和资源下沉,解决一批以往社区想办而办不了的事情。2021年4月以来,西湖区创新推行的“幸福圆桌会”工作机制,共召开“幸福圆桌会”1247场,反映问题1774件,累计解决1503件,得到群众一致好评。2022年2月,这一“幸福圆桌会”被民政部评为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围绕“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2-09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监测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A市市委向G贫困村选派优秀党员孙某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为积极响应青年反哺农村的号召,孙某鼓励广大团员青年参与村委会换届竞选,加强村民选举,推进村民自治。为解决“村村通”硬化道路改造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民主协商平台,制定公平公正的改造方案,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整合村两委、志愿者服务队等共同参与乡村建设,为村民提供丰富便捷的公共服务,贴心的基层治理让群众倍感温暖,孙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群众贴心人”。

结合材料,运用基层群众自治的相关知识,分析“群众贴心人”为何能让群众倍感温暖。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是“乡村振兴”关键之年,W村积极组织开展“民情坝坝会”,围绕本村发展的重大问题及相关决策,与群众进行零距离交流,村民积极建言献策,最终由干部群众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此外,村民还可以对村委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和意见,让干部红红脸、出出汗。这种方式凝聚了民心,把乡村文明、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拉呱说事”的“坝坝会”中,共同“话”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材料二   当地人大代表积极参与W村的“民情坝坝会”:“话家常”,为群众谋实惠;“话产业”,为发展找出路;“话共富”,帮村民解忧愁;“话振兴”,鼓舞村民干劲。人大代表送政策下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解读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举措,增进村民的理解;聆听群众心声,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议案;对涉及民生的老大难问题,按法定程序对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质问,经过协调落实化解干群矛盾,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难题的解决。


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W村开展“民情坝坝会”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人大代表应怎样履职助推基层治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市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了“村民代表提案制五步法”的制度机制,这一制度创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生动实践。“村民代表提案制”推行以来,成效日益显著。从我们调查看,全市凡先进村党组织都能把“村民代表提案制五步法”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举措,形成了以下5个鲜明标志:一是村干部每年为村民办一批好事实事,不断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党支部在作决策时、自觉同村民协商,听取村民意见,在征得多数村民同意基础上形成正式决策,三是重大决策通过后,村委会为执行主体;党支部做后盾;形成了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强大合力,四是发生矛盾纠纷时,党支部依靠村民力量,努力化解村民矛盾,实现了“小矛盾不发生、大矛盾不出村”,五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问题解决后,及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因做到上述5条,极大地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了平安和谐的良好治理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村民代表提案制五步法”是如何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2022-12-19更新 | 66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