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关于公正司法的理念追求历史悠久,下列古语反映这一思想的是(     
A.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B.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C.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024-05-16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

2 . 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社会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得到解决,石景山法院在巩固深化党建法治共建机制的基础上,推出“一米法庭”项目。“一米法庭”中“一米”音同“益民”,取“有益人民”之意,一米之距,代表法院与群众距离贴近,传递“一套桌椅、一米见方,努力化解纠纷”的工作理念。要从三个方面把“一米法庭”打造为坚持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枫”景线。

一是坚持文化浸润,通过将审执力量前移和下沉,努力促进社区矛盾纠纷“发现在前、处置在前、化解在前”,把“一米法庭”打造成为“和合无讼”的“枫”景线;
二是坚持能动司法,发挥“一米法庭”的黏合作用,主动加强与其他基层治理主体的联动融合,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构建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格局,把“一米法庭”打造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枫”景线;
三是坚持着眼长远,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队伍培育中的规范、引领、推动作用,把“一米法庭”打造成为培育队伍的“枫”景线。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一米法庭”项目如何使群众真正获益。
2024-05-1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 政治与法治

3 . 2024年春节贺岁片《第二十条》热播,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热议。电影片名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电影取材于真实案例,以正当防卫为线索,深刻地剖析了法律条款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见义勇为还是非法侵害,是防卫过当还是互殴,如何把握正当防卫的防卫时间,尤其是如何准确界定“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再度引发了人们的深度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山东“于欢案”、昆山“反杀案”、福建“赵宇案”等这类案件的发生,推动“两高一部”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作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进一步强调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这是对“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治精神的坚决捍卫。绝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闪耀着公理公平和正义的“第二十条”使冰冷的法条开始变得有温度。影片中检察官的话“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更是唤醒沉睡的法条、激活人性的善良。这不仅是一场电影,更是一次法治观念的深度挖掘,一次对社会伦理与法律边界的深入探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的法治之光。
2024-05-13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等六校联考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处在沟通省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中介环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主战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宝鸡市作为第一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探索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发展之路。该市牢牢抓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这把金钥匙,让党建力量“沉下去”,让基层治理“强起来”,创新推出党员“双报到”机制,让全社会合力下好社会治理“一盘棋”;充分发挥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作用,建设平安社区:整合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资源,通过“中心+部门”联动、“线上+线下”融合、“诉求+定制”服务,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创新推出的“十小自治”工作法,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自治融合发力,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探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2024-05-1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杨浦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出台为新安全格局奠定了法治的基础,有效推动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生动诠释了“人民性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亮底色”。由此可见法律具有(     
A.民族性B.强制性C.阶级性
2024-03-1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 政治与法治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一方面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又比较脆弱。《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从国家立法层面加强青藏高原系统保护和生态安全风险防范。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①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规范和教化       ②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③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④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功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02更新 | 9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调研政治试题(一)
7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改立法法,对法律案起草和审议过程以及备案审查工作中的合宪性审查作出明确规定。按照常委会部署,宪法法律委着手修订完善委员会工作规则,推动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形成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新局面。由此可见(     
①宪法法律委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并执行其决议
②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坚定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④我国深化改革,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2更新 | 48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8 . 2022年6月11日,唐山警方将在某烧烤店涉嫌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中的9人全部抓获。涉案人员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这一案例说明(     

A.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C.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D.法只对被统治阶级具有约束力
2024-02-21更新 | 43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全国体育单招政治模拟试题(1)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依据,2023年9月1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出台《海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明确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收取水资源费制度,并规定了相应的级差和倍率。

第22条第2款:取水量超计划或者超定额不足20%的部分,在原标准基础上加1倍征收水资源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20%以上、不足40%的部分,在原标准基础上加2倍征收:超计划或者超定额40%以上的部分,在原标准基础上加3倍征收。

海南某市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一主干河流沿岸有不少企业未办理取水许可证就直接抽取河水用于生产经营,且未因此受到行政处罚。该人民检察院向水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及时依法作出处置,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并告知若不作为将被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执法部门对40家营业性非法取水用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水务部门协同沿岸乡镇政府,开展取水普法宣传、联合整治工作。目前,该主干河流沿岸无证取水现象得到有效制止。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论证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收取水资源费制度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就海南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经验撰写一个总结提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全国的生态文明。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片面或错误地认为,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污染承载空间大,发展好坏全靠“大自然”和“老天爷”,甚至把农村视为城市污染转移的“接收站”和“天然垃圾场”,“污染下乡”还没有彻底遏制,农村“大树进城”、“生态搬家”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村留下了很多“生态创伤”,无疑加剧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难度和“乡愁”。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任其蔓延。建设“美丽乡村”,政府必须不断加大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深入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在农村和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个个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应如何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