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近年来,深圳、保定、南京等城市兴建宪法主题公园,以多种景观形式和宪法实践活动精彩呈“宪”。2022年12月9日对外开放的南京宪法公园,宪法主题雕塑、宣誓广场、宪法宣传教育展,亮点纷呈。其中,作为“宪之核”的宪法宣誓广场,于组合浮雕中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在江苏省暨南京市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期间,律师向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名新入职的检察官、法官、行政执法人员,在市民的注视下进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述宪法主题公园的精彩呈“宪”对于坚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作用。
2023-06-11更新 | 9831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政治真题
2 .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从蓝图逐渐变为现实,从理念化为行动,从中国走向世界,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法治进行保障。”这是基于(       
①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②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机关能保证贯彻落实
③法治保障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我国的海外利益
④法治保障是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有力保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开展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多年来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形式。人大执法检查,人们通常称为"法律巡视"。开展好这一工作是基于(     
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③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④巡视是监督工作的根本保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目标指引。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并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起系列绿色行动倡议,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结合材料,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上述做法的《政治生活》依据。
2021-09-16更新 | 358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天津高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社区是多个民族聚居社区,邻里之间常因民族风俗习惯不同产生纠纷,矛盾此起彼伏,给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为化解矛盾纠纷,M社区所在的自治区政府出台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所在社区党支部出面了解情况,并动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法律顾问一起,主动找当事人沟通,宣传民法典等相关法律,介绍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该社区还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法治长廊、文明长廊、自治文化墙,居委会干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该社区的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该社区为什么能实现治理水平的提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法善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多次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黄河保护立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黄河保护立法列入立法计划,并围绕黄河保护立法开展调研。国务院对黄河保护立法起草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11个部门集中力量推进起草工作,赴河南、山东、甘肃、陕西4省开展立法综合调研,召开立法座谈会,听取流域九省区人民政府意见,开展专题研究和专家咨询,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21年4月,《黄河保护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2月20日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黄河保护法将是一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律,也将是继长江保护法之后我国制定的又一部流域法律。

材料二   某砂场位于黄河重要支流泾河的彬县河段,2013年被列为河砂禁采区。2014年11月1日,王某与刘某签订协议,约定刘某以150000元将该砂场转让给王某。当日,王某支付定金50000元,出具100000元欠条一张。合同签订后,王某着手经营砂场。由于原采砂许可证已于2012年底过期,2014年l1月27日,县水利局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认定王某擅自在砂场所在村段存放物料,倾倒垃圾、土石料等废物,无证采砂,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2015年4月,王某将刘某诉至县人民法院,要求解除合同。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该砂场转让协议无效,王某出具的欠条无效,刘某返还50000元,王某返还场地和厂房设备。


(1)一部保护黄河的良法、促进发展的善法、造福人民的好法定将完美出台,以实现良法保障善治。据此有人认为“良法就能善治”。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予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法院判决的依据及其意义。
2022-06-03更新 | 9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校际联考(三模)政治试题

7 . 海淀区人大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作出了铿锵有力的“海淀表达”。

坚持在区委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人大工作,严格落实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年度工作要点、区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党组工作开展情况等重要事项。

率先尝试设立就职宣誓制度,依法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常委会通过任命后,适时进行就职宣誓。海淀的生动实践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提供了实践基础和重要参考。

结合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评议。人大代表当“考官”,政府部门来“应考”,提高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改进了工作作风。

指导各街镇认真落实代表联系选民制度,通过代表信息公开、选民接待日、代表进社区、“代表联系选民月”、代表集中述职等形式,密切代表和选民之间的联系,听取民意。


结合材料,阐述“海淀表达”所彰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2022-03-31更新 | 10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考期中练习(一模)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我党的战略部署。

2021年4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并于2022年6月至9月对《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就实行乡村振兴责任制提出总体要求,对落实乡村振兴部门责任、地方责任、社会动员、考核监督以及奖惩等作出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实现乡村振兴。
2023-03-09更新 | 96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一模)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     
A.推行民主B.以德治国C.保障人权D.依法治国
10 .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围绕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嘱托,山东省委省政府多年来深入思考和谋划社会治理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理念,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探索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活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融入德治,增强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蕴。下列对“三治融合”理念认识正确的是(     
①坚持典型引路是“三治融合”的基础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三治融合”的根本保证
③坚持依法治国是“三治融合”的保障
④坚持以德治国是“三治融合”的前提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6更新 | 88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