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线上线下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展览,全方位打造“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开设“非遗购物节”,促进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举办文物科技创新论坛,激发文物科技创新活力……2022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自然遗产是记录独特自然美、展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标识。56项世界遗产、13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200余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万多处历史保护建筑,以及浩如烟海的可移动文物、典籍,还有传承至今的非遗项目,正是这些海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让人们能够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文化启迪,坚定文化自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4-02-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政治试题
2 . 2021年12月,X省博物馆举办“我在博物馆画文物”颁奖仪式。本次画展展示了该省青少年热爱家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既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又拓宽了群众观展渠道和载体,优化了群众观展体验,为群众献上一份饕餮盛宴。这表明,发展文化事业需要(     )
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坚持人民共建共享
③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一切精神文化需求
④坚持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政治试卷
3 . 2021年11月26日至28日,首届中国(武汉)文旅博览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本届博览会吸引了298.8万人次现场参与,共签约50个文旅项目,总金额达1655.86亿元。活动期间,主办方还同步举办了“2021中国文化和旅游高峰论坛”,围绕我国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共话数字化时代新业态,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这些活动(     )
A.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举措
B.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C.其价值在于主导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D.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024-02-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政治试卷
4 . 细数近年电视剧创作的新趋势,“现实转向”算上关键词之一。2021年的电视剧创作,越来越多的剧集在题材上趋实避虚。比如在民国乱世风云中讲实业济世、金融救国的《光芒》,以抗日为背景却侧重表现后方支持的《烽火抗大》,以及用三代航空人串起中国70年航天工业发展的《逐梦蓝天》等,都是其中代表。这说明文艺作品要(     )
①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②反映社会实践,展现人民风采
③承载文化教化育人的决定功能
④坚持以现实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七一奖章获得者蓝天野,将一生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秉持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的理念,用话剧艺术反映生活变化和社会进步。这对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        
②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进行文艺创作
③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时代   
④以不同的方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从北京崇雍大街,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再到广东潮州牌坊街,越来越多的“老街巷”变为“新地标”,人们在这里休闲游玩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城市文化魅力,探寻历史文化印记。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①要在延续城市文脉基础上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②有利于适应时代的发展,赋予城市新的文化内涵
③有利于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认同感
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挖掘其经济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向广大文艺战士发出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这一鲜明论断。这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①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                    
②以人民群众作为创作的源头活水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文艺创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9-22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截止2022年5月16 日,“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网络征求意见正式结束。通过互联网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近年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拓宽建言献策渠道,从“键对键”到“心连心”,确保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可以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输入”到党的二十大中,以政治参与的民主性托举起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


(1)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完美诠释,请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   2022年2月17日,中宣部启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根据部署,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将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广泛深入采访,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时代变革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充分反映中国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息的精神风貌,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如果你成为被采访者,请你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中国青年应如何担当新时代使命。

材料三   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入脑入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河北省宣传部有关通知要求,全省各地组织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3)假如你是学校的宣讲员,请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围绕“青春挥洒中国梦,凝心聚力建新功”撰写一篇宣讲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2-09-15更新 | 5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演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令村振兴战略阶段。

漳州市南靖县的科岭村曾经长期被列为市级贫困村。如何摆脱困境?科岭人一直在寻找出路。近年来,科岭村人搭上“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发展快车,绘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画卷。

科岭村充分利用“红色遗产”,收集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将科岭村特色民俗活动和红色革命历史有机结合起来,编创、演绎红色故事剧本,让红色科岭品牌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修缮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红军路等。通过精心打造,科岭村红色旅游“开花结果”,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来这里重温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

红色旅游业发展,给科岭村增加了收入。为了帮扶到户,让家家户户过上好日子,科岭村引进永福、漳平、和澳的花卉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绿色产业”,盘活闲置土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闽山闽水物华新,随着“红色旅游+绿色产业”的发展,科岭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生态好了,乡村美了,村民富了,科岭这个老区村重焕光彩。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分析科岭村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红色科岭品牌的打造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何启示。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全局战略意义。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接过乡村发展的接力棒。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以新时代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正确,逻辑严谨;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不少于150字。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的端午节,会“漂移”的叠滘龙船火出圈。会漂移的叠滘夜光龙船在千灯湖上演漂移大秀,全国唯一的叠滘龙船漂移遇上震撼的光电艺术。画风瞬间变得酷炫。

题为《看了佛山南海的龙舟漂移,再也不用看速度与激情》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迅速创造10万+;央视专门播出“世界唯一龙船漂移”纪录片——《扒龙船》,让“叠滘弯道赛龙船”这一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引发全国关注。

叠滘龙船起始于明,盛于清。叠滘村民利用岭南水乡狭窄而蜿蜒的河道,开创了弯道竞速、水上漂移的赛龙船扒法,“龙船漂移”由此得名,并成为全国唯一的水上弯道竞速民间体育项目。“宁可煲(撞)烂,不可扒慢”的叠滘龙船比赛方言,映射出岭南文化中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与南海奋勇争先的“有为精神”高度契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叠滘龙船“出圈”的原因。
2022-09-1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开学摸底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