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11月,中央文明办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孟维上榜,当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孟维是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数控加工技能工艺师,从业20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破解高强钢加工工艺等技术难题,发明“孟维滑轮操作法”等先进加工方法177项,在中国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加工领域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并被多所院校聘请为实践导师,将掌握的先进操作方法编成教材30余本,获评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练好技术,为中国制造发光发热,是我的初心使命;做好传承,带动更多产业工人成为‘工匠’,是我的责任担当。”孟维将自己钻研多年的技术精髓无私奉献出来,并培养了一支创新型工匠队伍。孟维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相关知识,分析孟维的事迹给我们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 . 2023年5月,神舟十六号乘组三名航天员与公众正式见面。其中,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面孔——桂海潮的亮相,引起网友强烈关注,也让他所执教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热血沸腾,纷纷在社交平台、朋友圈刷屏。今年36岁的桂海潮,本硕博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目前任该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已指导1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情境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桂海潮正值大三暑假。作为一名城市志愿者,他积极响应“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号召,热情地为中外游客提供指路问询、语言翻译、城市宣传、助残等服务。

情境二   为了实现飞天梦想,桂海潮在勤奋学习与科研之余,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北航教师王悦说:“桂海潮一直保持着锻炼的习惯,长跑、骑车、游泳等多项体育运动,他都非常擅长,身体素质超级好。”正因为如此锻炼不辍,他才创造奇迹,成为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

情境三   广大青年学生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和国际风云变幻下练好“内功”,积蓄“滴水穿石”的强大韧性,让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时刻保持“满电状态”,要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树立“鸿鹄展翅”的志气,以信仰为指引,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时刻保持应有的昂扬斗志。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桂海潮的成功经历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激励青年科技人才投身高质量发展,推进青年科技工作者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相关单位组织开展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登甲成功入选。他所在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部绿色建筑研究团队,响应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号召,面向高原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给西藏居民盖“靠太阳就能取暖的房子”,20多年,受益超50万人。王登甲教授作为接棒的第三代,带领团队在供暖基础上,让居民用上清洁的光伏电力、利用太阳能洗热水澡,朝着太阳能零碳建筑方向继续深入研究,在实现强国梦想的征途上不懈奔跑,建功立业。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王登甲团队的事迹对青年人实现梦想的启示。

4 . 20多年来,邓清明坚持做一件事,追一个梦,尽管以微小的差距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但从未想过放弃。他24年间做了3次备份航天员,在航天追梦的路上,他从未缺席,始终在场:备份和主份训练的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并无差别,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考核同样严格。他始终坚信,不管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备战24年后,邓清明终于圆梦“神十五”。不懈坚持、奋斗追梦,正是邓清明的故事与青年产生共鸣的精神密码。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实观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邓清明的事迹对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中国航天人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深海矿产资源丰富,海底钻机是取得精确海洋地质勘探资料的必备装备,也是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封锁的“卡脖子”技术之一。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拒绝国外高薪工作,自学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等知识,逐步掌握深海锂电池技术、深海控制与视频图像传输技术等深海钻机制造“密码”。从2001年第一台样机出炉因超重未能下海试验,到2021年“海牛Ⅱ号”刷新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的世界纪录,万步炎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将先进海底钻机装备制造与应用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不断推动我国深海资源与地质勘探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国家受制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万步炎发自肺腑的话语,道出了他和团队敢为人先的信心,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的决心。2023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万步炎“时代楷模”称号。

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说明万步炎是如何践行“国家受制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这一人生价值观的。
2023-07-06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新疆“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方,坐落着我国重要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这个基地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与江苏省面积相近。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我国宣布暂停核试验,总计有近十万人在这片戈壁滩上前赴后继奉献青春和热血。他们中有戎马一生的将军,也有刚刚入伍的年轻战士;有海外学成归来的专家,也有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学子。为了发展我国的核事业,他们长期工作在马兰基地,更有人长眠在此,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大漠忠魂之歌。

林俊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生前系原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五十二年,扎根马兰基地,参与了我国全部四十五次核试验,为铸造核盾牌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被评为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8年,他被中央军委批准为挂像英模,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比肩。

天山之麓,大漠之中,林俊德带领同事们从零起步,一点一滴地探索研究地下核试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大气层到地下,每一次试验转型,对于林俊德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他总是把挑战当机遇,不断向核爆炸力学领域,发起一次次的冲锋!林俊德能五十二年坚守岗位,取得那么多重大科研成就,是因为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林俊德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即使到了七十岁,搞科研、做实验、带学生依然占去了他几乎所有的时间。直到生命的最后10小时,他依然坚持在病房工作了75分钟。在一次采访中,他说:“这是我们国家进行的一个伟大的事业,自己有幸在一辈子中,为这个工作,做点自己微薄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相关的知识,说明林俊德将军的一生是如何体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家国情怀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林俊德将军的事迹对青年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启示。
(3)假如你的学校要开展学习“核盾功勋”林俊德将军的先进事迹活动,请你写两条标语。
2023-04-30更新 | 3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六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科技事业从一穷二白的基础起步,经过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离不开一辈又一辈的科技工作者的付出与贡献。

南仁东长达20余年的FAST追梦。1994年就决心在祖国的土地上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让中国的天文学家看到更深远的星空,他带领团队克服各种险情,走遍了贵州所有的洼地、村寨,2017年终于突破了工程极限的羁绊,实现了世界天文学历史上的创举。

黄大年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科学家,24岁刚毕业就立鸿鹄之志——“振兴中华,乃我军之责。”2008年果断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着研究团队日夜备战,突破国外技术封锁,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维护了国土安全。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必奋斗其时。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从“跟跑者”向“并行者”再向“领地者”转变,中国自主创新,风景独好,风光无限!


我国的自主创新,风景独好,风光无限得益于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科学情怀。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春晚现场的大国工匠观众席上,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洪家光一身“工装蓝”精彩亮相。航空发动机被称为航空器的“心脏”,一台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数以万计,是不折不扣的“高精尖”,洪家光的工作是为这些精密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制专用工装工具。从业20多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洪家光先后完成200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340余项难题,练就了过硬的加工技能。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职工等荣誉,还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洪家光是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
2023-02-22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顾诵芬是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在7岁时,曾亲眼目睹日本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于是从小就立下了“保卫中国的蓝天"的志愿。长大后,他报考了浙大、清华、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录取。毕业后,他就投入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当中。1967年,顾诵芬担任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为解决飞机抖振问题,他瞒着爱人乘飞机三上蓝天,冒着生命危险寻找问题症结。从歼教-1、初教-6到歼-8,歼-8Ⅱ,一次次历史性突破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以至于有人感叹“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仿佛在阅读一部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史”。顾诵芬一生淡泊名利,也从不宣传自己。2021年11月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2年3月3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谈谈顾诵芬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86岁的周超凡,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药研究逾60年,虽然已退休多年,但仍把大量精力倾注在中医药学术的研究和传承上。

周超凡出生在一个传承五代的中医家庭,与中医的缘分与生俱来。大学毕业后毅然到医院从事了3年的临床工作,深刻地认识到了临床和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性。他下过乡、采过药、做过中药标本,不断到各地为群众看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在临床上,周超凡非常注重运用现代研究成果,他很早就尝试将中医传统治法与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开阔了思路,做出了更多突破和创新。

“‘治则’是治病的关键所在,中医从医者必须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就是治疗观念的转变,即‘治则’的转变。”周超凡说,“‘治则’是通用的,药物知识也是通用的,需要结合各自的临床实践活学活用。”在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工作的6年间,他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代医书,都翻阅了一遍。通过对治则治法理论的整理与系统研究,初步完成了中医治则治法体系的框架构建,开辟了一条实验、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路径。


(1)回望60多年的从医路,周超凡说:“传承中医,要干就干一辈子。”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周超凡的中医传承之路进行分析。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医的治则治法理论的认识。
(3)某中学准备举办以“中医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至少两个有特色的活动形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