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制定“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有层级的整体,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等八大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人为其服务。西安的发动机、天津的太阳能电池、上海的推进剂……只要总指挥部一声令下,各部件前一天还在各自的工厂里,第二天就能“飞”到北京的总装车间。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知识,阐明中国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分步推进的理由。
2023-08-2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 .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追梦、筑梦到圆梦,中国空间站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我国独立自主建造运营的载人空间站“矗立”太空,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也标注着中国航天的崭新高度。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10年间全国一盘棋,110多个科研院所、3000多个科研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通力协作,攻克10余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200余项系统级关键技术,研制8型飞行器、3型运载火箭,部组件和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从无到有,是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接续奋斗。从神舟飞船到天宫实验室,再到空间站组合体、“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太空居所不断扩容,正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励各条战线的航天人实干苦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空间站梦想架设起了向上攀登的阶梯。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的本质角度对此加以阐释。

3 . 截至2020年2月1日,“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月面行驶367.25米。“嫦娥四号”着陆器上月球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谱仪工作正常,获取大量第一手科学数据。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真理随实践的发展被超越
③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认识工具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8-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4 . 我国利用天宫空间站实验平台,开展空间环境下的技术实验和研究,实现了哺乳动物细胞胚胎发育,完成世界首台空间冷原子钟在轨验证,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空间科学研究成果。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①佐证了太空认识每一次进步都是对浩瀚宇宙的接近
②创造了空地之间具体联系,提升了空间利用能力
③说明了航天实践活动是检验太空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说明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被人类认识和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     
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
6 . 中国古代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古人对探索宇宙的渴望,蕴藏着古人的飞天梦想。从“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到“羲和”逐日、“问天”探苍穹,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远古神话梦想在今天变成现实。这说明(     
①人类探索宇宙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飞天梦想”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架起了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④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07-21更新 | 369次组卷 | 6卷引用:必修4 练习4探索认识的奥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征程,此次任务主要目的是: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以及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2022年9月1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五次出舱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出舱任务。这次出舱活动,陈冬、刘洋在小机械臂的支持下,完成了问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安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作业,还开展了舱外自主转移应急返回能力验证。

2022年9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的全部既定任务,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此次出舱活动,先后完成了舱外助力手柄安装、载荷回路扩展泵组安装、舱外救援验证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陈冬、航天员蔡旭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了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天舟四号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翱翔在太空。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2022年11月3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梦天实验舱开展工作,中国空间站“T”字型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组成。

2022年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会师”太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实现首次6个航天器组合体飞行,首次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出舱活动蕴含的“把握辩证分合”知识。
(2)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阐述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出舱活动对我国空间站建成的作用。
2023-06-2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8 .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航天员们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彰显了我国在太空探索和航天领域取得的新成就。这表明(     
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具有历史性
②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③我国开展航天探测活动旨在全面认识太空
④作为最基本实践活动的科学实验随认识发展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27更新 | 170次组卷 | 26卷引用: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
9 . 2022年10月12日,中国宇航员刘洋在中国空间站“飞檐走壁”,用两米长的管子轻松喝到了芒果汁。而在地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用饮水管喝水时管子越长越费力,但空间站是微重力,只需要靠吮吸的力量就可以轻松喝到两米外的饮料。由此可见,科学实验(       
①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基础和来源       
②目的是改变人们对事物的固有认知
③揭示了隐藏在规律背后的复杂现象       
④验证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23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10 .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此次飞行任务还创下多个“首次”: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多个“首次”反映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     
①有了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
②正确认识事物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实践创新
③运用思维的间接性把握事物共同的表象特征
④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23更新 | 52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十课作业设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