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由于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地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不可忽视,世纪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也给粮食生产带来不确定性。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和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04-19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考模拟检测文综政治试题(三)
2 .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创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材料二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业当前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能过剩,生产要素浪费严重;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低端产品占比重过大,实际利润率低;产品附加值小,产品工人工资增长艰难等系列问题。因此,我国目前还仅仅是一个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中的论述体现了哪些经济生活道理。
(2)针对材料二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应该通过哪些着力点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