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进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海上维权斗争面临严峻复杂局面,但我国涉及海上维权执法的一些内部文件,知情范围小,缺乏法律效力,已不适应海上维权执法的要求。为此,2019年1月,武警部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聚焦使命任务,成立《海警法》研究起草工作专班,深入调研论证。反复研究修改,广泛征求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军委机关有关部门和有关战区、军兵种的意见;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行政法、海洋法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智慧,起草形成了草案。2021年1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为进一步规范和保障海警机构履行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该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海警法共11章84条,重点规定了海警机构的组织架构、职责权限、保障和协作、国际合作以及监督、法律责任等基本事项。海警法明确规定,海警机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崇尚荣誉,忠于职守,纪律严明,严格执法,清正廉洁。


(1)运用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海警法》的立法过程和内容对科学立法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海警法》的出台是如何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原则的。

2 .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有了新内涵,国家立法就有了新任务。

镜头一   适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立法“拥抱”电商时代,使电子商务不再是法外之地;个人信息保护法筑牢法治“防火墙”,最大限度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即将提请审议,有望对电信网络诈骗施以全链条打击,全国人大常委会以良法善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社会高效能治理、守护百姓高品质生活。

镜头二   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不断拓展代表参与立法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健全代表参与立法机制——把办理代表议案建议与编制立法规划计划、制定修改法律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改进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工作,更加注重向基层代表倾斜;积极邀请代表参与立法调研、论证、评估,为代表全过程深度参与常委会立法工作提供充分保障。

镜头三   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国家立法“直通车”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提供了有效途径。截止2021年7月,全国人大法工委建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扩大到22个,涉及21个省(区、市),覆盖全国2/3省份,辐射带动各省、设区的市立法联系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结合三组镜头,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如何通过完善立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成为未成年人上网使用最多的设备。利用互联网学习的同时,也出现了沉迷网络游戏,参与网络打赏等现象。为此,国家先后修订和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从法律层面明确政府监管,切实加强监管问责;严格落实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推动家校协同发力,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等。

材料二   2021年6月18日,由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等联合主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北京启动。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法律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监护人有权追回打赏款的理由及途径。
(2)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法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价值所在。
(3)结合材料二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青年如何书写青春华章。
2022-01-13更新 | 103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我国的立法与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需要和良法善治要求相比,当前立法领域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有的法律法规准确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不够,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性不足,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有的法律法规没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修改,一些新兴领域、新兴业态的法律制度还难以跟上实践发展的需要;立法工作中还存在争权诿责的现象;一些地方立法特色不够鲜明,针对性不强,有的甚至与上位法抵触等。当前执法工作与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既有该严不严、该重不重、查处不力问题,也有执法不规范、“一刀切”、简单粗暴、选择性执法、层层加码等问题,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破坏了党和政府公信力,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下大决心、大气力彻底扭转。在司法方面,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司法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司法腐败以及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在普法上,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才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多年来,我国餐饮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02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启动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的基础上起草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2020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参与。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高票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食品浪费法》对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为制止餐饮浪费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是我国坚持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6 .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指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加强对相关案件审理工作的指导,及时处理,定分止争。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结合材料并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1-08-25更新 | 993次组卷 | 27卷引用:统编版必修三全面依法治国单元专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党的十八大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中法”。这一变化表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环节上,均呈现新的特点和要求。其中法律设置也即立法,需要努力朝着科学方向发展,力围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


(1)简要说明立法环节从“有法可依”向“科学立法”转变的价值追求。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