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进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海上维权斗争面临严峻复杂局面,但我国涉及海上维权执法的一些内部文件,知情范围小,缺乏法律效力,已不适应海上维权执法的要求。为此,2019年1月,武警部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聚焦使命任务,成立《海警法》研究起草工作专班,深入调研论证。反复研究修改,广泛征求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军委机关有关部门和有关战区、军兵种的意见;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行政法、海洋法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智慧,起草形成了草案。2021年1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为进一步规范和保障海警机构履行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该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海警法共11章84条,重点规定了海警机构的组织架构、职责权限、保障和协作、国际合作以及监督、法律责任等基本事项。海警法明确规定,海警机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崇尚荣誉,忠于职守,纪律严明,严格执法,清正廉洁。


(1)运用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海警法》的立法过程和内容对科学立法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海警法》的出台是如何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原则的。
2 .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对手》讲述的是一群智慧超群的国安干警,在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间谍”的蛛丝马迹,他们凭借高超的侦查技术和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排除万难,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党的十九大概括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这要求中学生(     
A.科学立法,制定完善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
B.严格执法,严厉打击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C.公正司法,公开公平公正审理损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D.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3 . 普法文化街、“一街一室一园”普法文化圈……在西长安街两侧,法治漫画和以案释法的法律小故事文化墙随处可见。这种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居民阐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人们逐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思维。开展全民普法有利于(     
①将全民普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建设法治社会
②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消除社会矛盾
④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在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的相关重要论述中,大量引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并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五蠹》;“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商君书》这启示我们(     
A.推进依法治国既不能罔顾国情,也不能因循守旧
B.民主立法要求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C.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水平
D.要通过推进司法公开,更有效的促进司法公正廉洁透明
5 . 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持续深度融合,某些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等问题凸显。2021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获表决通过,将于11月1日起施行。该法为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行为上了“紧箍咒”。这表明(     
①科学立法要符合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③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④坚持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1年10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体育法迎来第三次修改。此次修订明确,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体育法的修订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了国家决定权
②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是此次立法的价值追求之一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④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应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得了流感佩戴口罩,不在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列车内进食……这些行为都被写进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这表明,促进文明行为需要(     
A.坚持公正司法,建立不文明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B.由党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开展文明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C.为文明立法,发挥法律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
D.协同各种社会力量,完善多方合力的道德教育体系
8 . 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持续深度融合,某些软件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大数据杀熟”、滥用盗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凸显。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给这类违规行为“安上紧箍咒”。这表明(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科学立法
②科学立法要符合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③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④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多年来,我国餐饮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02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启动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的基础上起草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2020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参与。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高票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食品浪费法》对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为制止餐饮浪费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是我国坚持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0 .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指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加强对相关案件审理工作的指导,及时处理,定分止争。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结合材料并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1-08-25更新 | 999次组卷 | 27卷引用:统编版必修三全面依法治国单元专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