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涉及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项目引起的“邻避效应”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一

资料卡1
“邻避效应”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甚至采取强烈和坚决的反对行为。
资料卡2
垃圾处理有多种方式,焚烧发电是其中之一。相比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垃圾填埋,焚烧发电的优势在于;一是减少了占地;二是避免了对土地与水体的污染;三是如果配合发电设备可以将焚烧的能量储存。

材料二   在一些地方,建设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陷入“政府宣布建设→居民强烈反对→项目被迫搁置”的困境,“建”与“反对建”的意见僵持不下,似乎成了难以破解的死局。走出困境,破解死局,环保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某垃圾焚烧厂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环保专家:首先,要进行科普宣传,褪去垃圾焚烧厂“妖魔化”的外衣,使周边居民认同垃圾焚烧厂。其次,要利益互惠共享,企业出让一定的预期经营收益,政府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从而弥补居民对于土地被征收、生活环境可能被改变的心理预期以及项目实施后对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实质性影响,达成一种新的利益平衡。

某垃圾焚烧厂:工厂建筑物的外观由不规则的几何体组成,像现代感十足的建筑艺术品。若非两栋高耸的“大厦”(实为烟囱)顶端依稀冒着白色的水蒸气,外人难以察觉这是处理能力达3000吨/天的垃圾焚烧项目产业园。巨大的显示屏实时反映着垃圾处理的排放数据,园区内专门设了参观通道,周边的居民可以随时预约前来了解运行情况。


(1)王先生在小区的公示栏内看到了自己家附近要建垃圾焚烧厂的公告,“邻避效应”在此刻发生了。“垃圾焚烧处理好是好,但一定要建在我家旁边吗?”如果你和王先生居住在同一个小区,你是否同意建垃圾焚烧厂?运用经济或政治的相关知识,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2)破解公共项目建设的“邻避效应”,从“邻避”变“邻利”,需要众人智慧、合力共建。结合材料,运用所学,从“安民有道”“科普疏导”“公民参与”中任选一个主题,谈谈如何破解“邻避效应”。
2022-06-02更新 | 778次组卷 | 3卷引用:核心考点7 发展理念与现代经济体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是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政府改革建设,G省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G省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利用粤省事APP平台办理2279项服务和91种个人电子证照,其中1165项“零跑动”,用户超过1.56亿。推动实现3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到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加快粤治慧基础平台建设,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成省市两级政务大数据中心,汇聚数据390亿条,不断强化领导决策辅助等功能。推进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省政务信息资源集中集约管理,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治理新生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G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作用。
2022-05-25更新 | 358次组卷 | 2卷引用:模块二 重难高频专练 必修二《政治生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21年10月24日正式发布。《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建立“1+N”政策体系,构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四梁八柱”。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还在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面临严峻困难与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作为“1”,是管总管长远的,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N”则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能源保障、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一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体系。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各级政府该如何行动以建立“1+N”政策体系,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022-05-25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碳中和、碳达峰
4 .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2021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过程中,中国银保监会通过调研、走访、座谈、视频等形式与代表委员进行面对面沟通,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常来常往”,完善办前、办中、通监做法(     
①可以提高行政部门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②创新了沟通协商方式,意在提高政府权威
③是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打造阳光政府的表现
④能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提案办理提质增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24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
5 .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力度空前的监管措施。某市教育体育局为贯彻落实该意见,拟定了《关于中小学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公民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电话等多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①保障公民享有表达权是其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②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实行民主监督促使该意见落到实处
③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④关注并收集民意,才有可能做出符合民意的正确决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23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15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6 . 2022年3月,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到2025年底前,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国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全国互通互认,“免证办”全面推行;集约化办事、智慧化服务实现新的突破,“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加好办易办,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调发展。这体现了政府(     
①调动群众积极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②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企业和人民群众获得感
③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④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21年12月13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加强劳动教育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代传承。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上述材料体现人民政协(     
①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和作用
②通过参政议政切实履行文化建设职能
③把凝聚共识贯穿于履职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④积极履职尽责,促进科学决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某省积极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征集民意-项目票决-实施监督-效果评价”框架要求下,民生实事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办”转变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政府决策由“为民作主”变成了“由民作主”。这种变化(     
①拓宽了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③规定了人大政府公民三者的权责关系
④把我国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优势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 . 某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双减”政策,拟定了《某市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公民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电话等多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因为(     
①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②民主决策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③保障公民享有表达权是其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5-14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模块四必考题型专练 因果类选择题
10 . 2022年1月5日,国务院召开减税降费座谈会,就进--步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上,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人作了汇报,部分专家发了言,山西、辽宁、江苏安徽、山东、甘肃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通过视频谈了本地减税降费成效和建议。这表明(     
①专家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才能更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
②政府需要审慎行使权力,重大决策要更好地集中民智
③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④政府决策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